邢金卫:真帮真扶 扶出振兴“加速度”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4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4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邢金卫:真帮真扶 扶出振兴“加速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陈沭文 发布日期:2024-06-26 12:41:43

  编者按 义和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曾是定远县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经过滁州学院多年帮扶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后,义和村走出了贫困行列,227户贫困户摘掉了贫穷的帽子,但是面对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起点,仍存在一些短板与弱项,也隐藏着不少矛盾与纠纷,平稳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2021年6月,当帮扶的“接力棒”传到滁州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定远县义和村驻村第一书记邢金卫手中时,他丝毫不敢怠慢,凭着满腔热情和乡土情结,扎根乡村,与镇村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邢金卫(右一)向村民介绍助农政策

  舍家驻村,风里来雨里去……三年来,邢金卫几乎吃住在村,访民情、听民意,抓党建、促发展,树新风、优治理,排矛盾、化危机,办实事、惠民生,大力助推帮扶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义和村先后获批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县集体经济“十强”村等称号。邢金卫与镇村干群“打成一片”,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年任期考核均为优秀。

A 抓党建强组织 凝聚发展合力
  “在邢书记的带领下,现在的村两委班子靠谱、没话说,带着大家谋发展、干实事,我们都很信任。”南北组70多岁老党员鲁传斗每次看到邢金卫都不停夸赞。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办好农村的事,关键要靠好的村干部带头,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驻村后,邢金卫深刻认识到抓好班子、建强队伍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年来,他始终以“第一责任”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牵头完成村两委换届,调整充实两名本科生,优化班子结构。推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第一议题制度,提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开展“六亮”行动,新建红色驿站、百姓会客厅、宣传橱窗、荣誉墙等十余处,组织革命传统教育、节日慰问、人居环境整治、义务劳动、无偿献血等活动40多次,为14名在党50周年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张贴党员户公示牌90多张,发展党员3名、转正2名,结对共建企业党组织3家。村党建阵地与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显著加强,连续三年获县“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村干部获县级以上荣誉三人次。村党组织凝聚力有效增强,功能持续发挥,队伍战斗力明显提高,近三年村各项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在全镇稳居第一。

B 巩固脱贫成果 坚守不返贫底线
  筑牢防返贫底线,当好脱贫群众守护人,是驻村工作底线任务。到村后,邢金卫结合常态化入户走访,加强帮扶政策宣传,逐户张贴便民联系卡、政策明白纸、“一户一码”等;及时制定脱贫户年度帮扶措施,并逐条推进落实。 三年来,累计协助落实产业、教育、健康、金融、就业、分配等帮扶政策资金827.41万元。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机制。定期召开帮扶责任人和网格员会议,督促落实帮扶责任。每年开展集中信息排查2次以上,对相关部门反馈的预警信息,形成调查报告81人次,研判纳入监测对象8户22人。推进脱贫户分类管理,确定稳定脱贫户84户315人,占38.8%。脱贫户年均收入从2021年1.6874万元增至2023年2.321万元,增长37.5%,保持稳步增长。义和村先后三次代表定远县接受国家和省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考核评估,总体反映良好。村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得到坚守。

邢金卫(右二)走访村民
开展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

C 谋产业促振兴 壮大村集体经济
  刚驻村那年,看到很多农户每年只种一季水稻,一到秋冬季节,遍地荒野闲田,邢金卫充满疑问,也时常与老农聊聊这个话题。“这个地方的田,水路不好,只能种一季水稻,种小麦不好出水,收成不行,都不够成本”“在家种田的都是老年人,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搞一季保口粮就行”……种了一辈子田的戚岗组村民戚要进如是说。面对村里无人耕种的冬闲田,邢金卫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土地是农村发展产业的基础。义和村约有8000亩土地,主要是农田,只能种粮,但基础条件不好,加上缺少劳动力,农田价值没有充分利用。为尽快改善农田耕种条件,邢金卫一方面协助争取政府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另一方面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种植。2022年,义和村在全镇率先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革,田间道路、沟渠、水利等设施有了很大改善。随后,他又带领村两委在政府指导下,多次联系协调,将近6000亩农田集中流转北大荒集团,为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村集体增收34万余元。土地规模化种植后,冬季再无闲田。看着满眼金黄的滚滚麦浪,戚要进感叹好多年没看到地里种出这么好的小麦,“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三年来,邢金卫积极学习调研,主动谋划产业,在维持现有项目良好运行基础上,努力为村集体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他先后带领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八次,邀请十余家企业到村对接交流,推介乡村资源。协助招引落地总投资1.2亿元的合肥盛浩保温材料项目,新增天邦猪场、渔业产业园等衔接资金项目两项,谋划莲藕、龟鳖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支持开发SOD大米、小龙虾、草鸡蛋、农家挂面、锅巴等特色农产品。此外,牵头成立强村公司,争取运营经费10万元,推进公司多样化运营,实现首年营收超60万元。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助推村集体经济迈上快车道,从2020年50.83万元,两年相继跨上100万元、150万元台阶,2023年攀升至183.47万元,总量及增幅位居全县前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邢金卫(右一)在蔬菜大棚里,查看村民家种植情况

D 办实事惠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驻村后,邢金卫经常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与群众唠家常、听民声,时间一长有不少老人也常把他当作自家孩子,家里修水管、门窗、电线以及搬东西等小事,碰上了搭把手是常事,大家有什么话也喜欢跟邢金卫唠唠。“你把群众放心里,群众把你当家人。”他时常对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说。
  三年来,邢金卫走遍了全村692户,收集意见、建议上百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70多件,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协同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新修水泥路2条,整修沟渠4.2公里,深挖塘坝5口,安装路灯27盏,进一步方便了周边农户出行和农田用水。协调帮扶资金、物资等30多万元,捐赠新能源汽车、电脑、餐桌椅、安全书包等180多台(件),慰问困难群众150余户、5.69万元。修订《村规民约》,广泛深入宣传,助推文明乡风。推进实施积分制,建立积分超市,兑现积分奖励160多户,表彰奖励入伍新兵家庭与新考取大学本科生、慰问退役老兵等40余人1.8万元。组织开展“送春联、送教、送戏、送医下乡”活动及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等,惠及群众600人次。疫情防控期间,与镇村干部同心“战”疫,坚守乡村防线,守护群众健康,受到安徽网、安青网等关注与报道。真心实意的帮扶、真情实感的守护,让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普遍提升。

E 发挥高校优势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高校选派干部,邢金卫注重发挥选派单位的人才、教育、科技、文化等优势开展帮扶工作。推动消费帮扶。为助力农产品销售,他主动联系滁州学院食堂、工会及教职工帮扶群及其他社会单位,累计助销当地农产品421.82万元,有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关心乡村教育。每年联合乡村小学举办“七彩课堂”暑期兴趣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40余人。每逢“六一”儿童节等时点走访乡村小学,向师生捐赠书包、文具及慰问金等,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提供智力支持。先后协调滁州学院10余名专家,为当地提供项目申报、科技服务、商标设计、农技培训等智力支持。协调滁州学院美术专业师生或技术人员30余人次,到镇、村彩绘墙体1300平方米,美化乡村环境。
  促进文化振兴。每年邀请滁州学院书法协会到村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现场书写200余副春联赠送给农户。邀请音乐学院师生到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欣赏艺术表演。
  三年来,邢金卫从刚驻村时的“愣头青”到现在的“门路熟”,原本的“书生气”增添了更多“乡土味”,交流表达时的“书面语”也夹杂着不少“农家话”。伴随着乡村变迁和群众生活变化,他也在改变。女儿每次看到爸爸都嚷着,“您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对他而言,变的是岁月与容颜,不变的是初心和情结。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陈沭文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