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路建新:“鳖”有滋味的致富路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4-06-21 11:15:38 |
“这些甲鱼住得可舒服了,一年四季都是恒温。”在灵璧县冯庙镇的德润水产养殖场内,路建新向记者介绍大棚养殖甲鱼的方法,爬到斜坡板的甲鱼听到人声,又“扑通”“扑通”躲进水中。 钢架结构的大棚内分割出多个鱼池,模拟甲鱼的自然生长环境,每个池内设有食槽板网片,可供养殖人员监测甲鱼的日常活动和健康状况。通过自动化空气能控制系统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了甲鱼生长所需的各项环境因素得到优化。“传统的开放式养殖方式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甲鱼对自然水体的依赖性较大,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路建新解释道,“而大棚内的循环水系统则有效减少了对外界水资源的依赖,通过生物过滤、机械过滤等多级水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的纯净,既保障了甲鱼健康,又实现了水资源的使用最大化,通过养殖水体过滤,分级处理净化,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目前,路建新的甲鱼养殖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饲养池39个,用工人数高峰期30余人,每季产量稳定在4.5万千克左右,无论是市场行情还是销量,这些年都颇为稳定。看似一帆风顺的创业经历,路建新却道出了他多年的辗转与挫折。
毕业后作为路桥施工员,去过五湖四海,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路建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云南省的一对爷孙。“爷孙俩要去花山节,歇脚闲聊时老人说他儿子以前在苏州电子厂打工,是生产线领班,一个月也能挣个六七千元,后来老人家年纪大了,要人照顾,就让儿子回来了,儿子在县城搞筇竹加工,赚的钱也够家里用,一家人在一起,能够互相陪伴。”路建新说,“这件事儿对我触动挺大的,我常年背井离乡,完全照应不了家里。回来的路上看到一条横幅‘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回家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愈发强烈。”
2017年底,路建新辞职回乡,与朋友合伙投资150万元办起了木材加工及旧模板翻新工厂,三年后遇上国家加大环保整治力度,订单逐渐减少且面临疫情冲击,厂里销量每况愈下,客户回款也是一拖再拖,环环相扣下最终无力经营,以失败告终。
分了钱、划了账,没有人提以后规划,但路建新的创业梦还在继续。2020年,他与同学到合肥市短暂合伙开快餐店后,又回到冯庙镇从事甲鱼养殖。“身边有养殖甲鱼成功的朋友,打听了行情还不错,但毕竟没干过这行,最初的两座温棚花了我八九十万元,其实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路建新回忆道,第一年由于养殖经验不足,甲鱼生长缓慢,疾病频发,有次1号棚8号养殖池甲鱼发病,一晚上伤亡200多只,捞完甲鱼之后,想着赶紧用药压下去,结果药不对症,用药越多伤亡越大,第二天又捞出来400多只甲鱼。请教过老养殖户后重新买药,又耽误了两三天时间。“每天就是捞甲鱼、捞甲鱼、捞甲鱼……当时甲鱼养了7个月,个头很大了,一只价值12元左右。一天的损失就在3000元左右”。
谈及未来的规划,“不急于求成”是路建新的关键词:“餐饮供货、电商销售的渠道我暂不考虑,一方面养殖体量还不够,另一方面甲鱼喜静,不可能今天抓一点、明天抓一点地出售。还是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
“返乡创业这六年,没有哪一年是安稳舒坦过来的,真的是‘鳖’有滋味,但回来的这六年是值得的。既然留在乡村,一定要静下心,遇到问题,不要回避。乡村得有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不管是加工厂还是特色种养,都得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还得能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年轻人能回来、愿意回来。”路建新说。
路建新查看甲鱼健康状况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