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第二中学 校长寄语 班旗 学生作品 沉默的渔梁坝 学生作品 传千年之诗韵 燃古典之明灯
06版:青春文字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4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4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传千年之诗韵 燃古典之明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旭东 发布日期:2024-06-17 10:44:08

□高三(8)班  郑旭东

   辅导教师  吴蓉花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其实就近在眼前,它可能是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可能是月圆之夜,大家共同吟诵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然它也可能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无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脍炙人口的诗句也许不是一般人能创出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意它可以天真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可以挚爱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诗意散落在每一双渴望美的眼睛中,那双双眼中,有恋人的情思,有友人的祝愿,亦有稚童的无邪。
  少时总不识古人的轻狂与彷徨,常溺于虚无的幻境中,浅浅读诗,也只是浮于诗人笔下的忧愁伤感或安逸舒适;年岁渐长,略学得一点史事与书文,才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方从古人处乞得一点心意相通。故我浅以为,对于诗词的认知和体悟是可以一辈子跟随我们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与启发,正如“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年少时未曾读懂的诗句,终会化作云轩信笺上抹不开的泪珠,在年暮时,在一身昏黄月光中,细细饮啖。
  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我们所共同体会到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正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在当下,与古人一起品悟“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闲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望“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身临其境,方能体会中国诗词的风光悠悠与自然之美。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种告诫。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少年天才王勃在长安告别友人之时,挥笔写下了这千古名句,而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早已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我们也希望中国诗词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感受到,传播四海,泽被四方。 
  失意也罢,坎坷也罢,无人问津也罢,被贬到了天涯海角也罢,永远动摇不了的是诗人词人对美好的向往与依赖。“文学就像一艘船”,在这艘船上承载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道德伦理、家国情怀,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代小说,就仿佛是一盏盏的灯火,照亮了多少双眺望远方的眼睛。精神再独立的人,有时候也需要找到一种依附、一种归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就是人类情感的依附、情感的归宿。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品读诗词,我们可以知文史经、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可以盼望未来的瑰丽,让我们与诗词一路前行。

□本版稿件由胡帆统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