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家校同频共振奏出幼小衔接“最美和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4-05-22 10:39:18 |
□本报记者 黄 慧 “以前大班经常出现‘空巢’现象,很多幼儿退学,家长更愿意选择能‘教东西’的‘托管班’。”曾焦虑于生源流失的合肥绿城育华百合幼儿园园长刘晓敏如今笑着说,“自从我们系统化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后,生源从‘流失’变为‘倒灌’,大班多了很多‘新面孔’。”
找到“衔”与“接”的耦合点
“小学老师是什么样的?”
“小学生书包里装哪些东西?”
“小学的厕所在哪里?”
……
带着各种疑问,合肥绿城育华百合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走进了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安大校区,参观校园、同升国旗、共同上课,提前体验小学生活。虽然是“旁听生”,但氛围异常活跃。
“我觉得小学比幼儿园要大!”
“小学的课堂也挺有趣的。”
“我好喜欢小学的操场,好大啊!”
……
听到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反馈,该园教研组组长潘尤霞开心地介绍道:“很多家长会用小学‘吓唬’孩子,比如‘小学开始有作业了,好日子到头了’‘到小学就有人收拾你了’,这会让幼儿对小学产生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对小学充满向往,修正小学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当幼儿对校园不再陌生后,小学教师就把课堂“搬进”了大班。近日,西园新村北校教育集团的教师带来了看图说话、数学和体育三门课,旁听的还有双方的教师。课后,大家就任务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倾听能力培养等方面共同开展研讨。
为了解幼小衔接的痛点问题,该园向周边小学发放了调查问卷,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专注力不够,坐不住;时间观念弱;任务意识不足;自理能力欠缺等成为小学教师反映的最普遍的问题,这也为该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方向。
以“学做小学生”为例,该园将集体活动时间逐渐延长,并设置了课间十分钟,每到下课,教师都会提醒幼儿喝水及小便。为幼儿积累了关于“什么是课间十分钟”以及“课间十分钟需要做什么”的经验、鼓励幼儿对课间十分钟进行计划、安排,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计划能力以及任务意识等。
“我们不是自顾自地做幼小衔接课程,而是探索幼儿园与小学团队教研、团队教学的深度合作新方式,建立学校联合教研模式,从理念、环境、课程、机制‘四位一体’进行系统推进。”刘晓敏认为,儿童的生长节奏、学习节律有其内在秩序,幼小衔接要找到幼儿园、小学之间的耦合点,才能做到对上“衔得好”、对下“接得住”。
隔代养育讲座互动现场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现场
四大准备夯实发展“地基”
为了提高远视储备,户外徒步增加到每周两次;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各类主题的科学小实验;为了探究具体的知识点,幼儿们拿着塑料袋到户外“捕捉”风、感受风;为了提升社会意识,带着幼儿去大型超市,自主挑选商品、咨询、排队等;为了培养竞争意识,“六一”活动小主持的角色以公开竞争投票的形式产生……
“对于部分家长来说,这些可能都不是‘正经事’,但它确实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刘晓敏看来,幼儿需要自理自主、情绪调控、社会交往、口语沟通、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基础素养,这相当于是“钢筋混凝土”式的地基,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将幼儿与丰富的真实生活隔离开来而让他们“专注学业”并不明智,这是将幼小衔接窄化、片面化的错误认知,无异于将沙子当地基,帮助幼儿兴致勃勃地投入对周遭事物、生活和自我的探索,过有意义的当下生活,本身就为下一阶段发展做着准备。
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是幼小衔接的四大版块,也是夯实“地基”的主“材料”。为此,该园为了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引导幼儿全面发展,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于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各方面准备。
“我们的衔接不是大班下学期的‘集中突击’,而是从小班开始的‘水到渠成’,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刘晓敏说。
一年级学生为幼儿“答疑”
变“剑拔弩张”为“琴瑟和鸣”
“你们教不教拼音?不教我就给孩子退学。”
“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们怎么落后这么多?”
……
“家长们在孩子小班时还在关心吃饭穿衣问题,到大班就普遍在对孩子的‘学业’焦虑了。”在刘晓敏看来,要做好幼小衔接,给家长“洗脑”是重中之重。
小学教师现身说法,是颇具说服力的方式。“很多学生由于提前学了,上课就容易走神,如果他们学过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反倒令他们养成了坏习惯,如握笔姿势不正确,发音、拼读不准确等,纠正起来比教零基础的学生更困难”。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小衔接讲座中,小学教师通过理论加实例的方式,从幼儿入学前的准备、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家长认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能仅依靠幼儿园或者“甩手”给培训机构,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正确引导。
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该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入园深度参与幼儿的日常,且鼓励家长以上课的方式观察幼儿的学情。“课程上到一半我就上不下去了,这样单向输出是真不行。”幼儿家长吴女士以“货币”为题在幼儿园上了一节课,谈及授课体验,她直摇头,“这回是深刻体会到,要给孩子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专注力、兴趣、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基础打牢了,以后上小学才能保证听课效果。”
除给幼儿父母“洗脑”外,祖辈也是该园沟通的重点对象。“有多少家长现在还给孩子喂饭的”“有多少家长一遍遍催孩子起床的”“孩子发脾气,多少家长是一味迁就的”……在隔代养育的讲座中,现场听众或频频点头,或哄堂大笑,或举手发言,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参与度。“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养育工作都有祖辈参与,他们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影响度很高,也是我们很重视的‘队友’。”刘晓敏说。
追踪已毕业幼儿在小学的表现是该园衡量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收到的反馈大体相似:小学教师大多指出,学生性格活泼,没有明显的“三四年级”现象;家长更多认为,回头来看当初的焦虑是多余的,幼小衔接并不是“抢跑”。也正因为有了口碑,大班生源“倒灌”成为该园近年来的现象。
“家长与幼儿园不再为儿童超前学习而剑拔弩张,而是因孩子全面发展而‘琴瑟和鸣’,一群人同频共振才能有最动听的‘回响’。”刘晓敏说。
家长“老师”进课堂
幼儿自主购物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