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品舌尖美味探生物奥秘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燕秋丽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24-05-13 10:13:28 |
□燕秋丽 本报记者 张仲磊
为增进学生们对发酵的理解,2024春季学期以来,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生物探秘社组织社员开展了酸奶发酵和泡菜制作活动,品舌尖美味,探生物魅力。
3月13日,在生物探秘社的安排下,社员们准备了纯牛奶、菌源、白糖等材料,在生物实验室的无菌操作台分组进行原味酸奶发酵活动。经过8小时、43℃恒温发酵,大家都品尝到了嫩滑酸甜的“老酸奶”。
3月20日,生物探秘社开展了泡菜制作活动。社员们将萝卜、辣椒等密封装坛后,每三天观察一次坛内蔬菜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经过10天的发酵,社员们先对泡菜进行了亚硝酸盐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大家一起享用了色泽鲜亮、口感脆嫩的泡菜。
在美味的发酵之旅中,社员们将课本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到了生活实践中,践行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校训,提高了实践创新、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品尝自己制作的泡菜
认真准备实验材料
准备制作泡菜的材料
将制作泡菜的材料装入坛中
教师体会
比品尝美味更有意义的是创造美味。新课标提倡教学过程重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利用好各种资源,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把酸奶和泡菜的制作带进生物社团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们生物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们生物学科素养,而且融合劳动教育课,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美味的发酵之旅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也提升了实践创新、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看到他们成功制作出来酸奶,我打心里为他们高兴,同时我也决定,一定要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增加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也许他们中就会产生未来的生物学家、美食家或者其他生物领域的专家呢。
□社团指导教师 王雪冰
社员感悟
无处不在的生物科学
□高一(12)班 裴晨阳
本学期,我们生物探秘社制作了酸奶和泡菜,我对此多有收获。活动前,生物老师告知我们要制作手工酸奶了,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生物实验室,披上了白大褂,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纯牛奶里加了一些白色粉末放进恒温箱里。
我的酸奶做得非常成功,浓稠得像豆腐一样,就是超级酸,我又放了许多的糖才把它变成像市场售卖的酸奶一样的味道,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无糖酸奶是什么味道。老师说那个白色粉末是活的乳酸菌,是它让纯牛奶摇身一变成为固体的酸奶。
做完酸奶不久,为更好地认识乳酸菌的发酵能力,我们又着手开始做泡菜。我们将萝卜辣椒等食材切条放入盐水里封存,过一阵子打开罐子,检测亚硝酸盐合格后拿到教室与同学们分享。
我的同桌十分给面子,他“面目狰狞”地吃了下去并夸赞我的泡菜好吃。出于好奇,我也尝了一口,萝卜吃进嘴里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同桌为何“面目狰狞”,他真好,都咸成这样了还愿意夸奖我,原来是食盐放得太多了。虽然这样我还是认为泡菜也成功了,只是需要就着馒头吃,下次再做少放点盐控制一下时间就好了。
通过这两种食物的制作,我不仅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还激起我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生物科学无处不在,食品加工要用到生物,药物制作要用到生物,医学研究要用到生物……生物俨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生物,为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社团活动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高一(7)班 陈悦悦
由于小时候对在自然的好奇以及对初中生物学科的热爱,使得我在高一开学时的社团招新中义无反顾参加了生物探秘社,这次加入让我收获满满。
这个社团不大但充满了爱与知识。上学期我们制作了超大版细胞模型,这看似艰难的任务背后实则考验的是成员的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近一个月时间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成品诞生的那一刻,我不禁感慨,团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在这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又尝试了新的事物——制作固体酸奶,这种随处可见的食品。在我的认知里它的制作很复杂,要经历许多个工序,但这次尝试打破了我的认知。只见老师来了一个完美的示范:用酒精消毒过手进入超净工作台中操作,剪开纯奶盒的一个小口,接种专用乳酸菌,根据自己口味加白糖,随后进行密封,放进恒温培养箱中。这个过程是如此的简单和顺利,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最后烤箱中成功摆满了我们的牛奶。我们一起等待酸奶的“诞生”。
第二天一早,当我迫不及待地品尝到酸奶成品时,这个味道属实惊艳到了我,我不敢想我自己竟做出了酸奶,而且是与超市同味道的。
在这个最美好的年纪里,我们就要不断尝试新事物,打破对事物的刻板认知。在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中提升自己,丰富生活体验,让自己见多识广,遇见最好的自己。
实践拓宽视野
□高一(5)班 史梦珂
我有幸参与了生物探秘社的发酵周活动,大家一起发酵酸奶、泡菜。其间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发酵和食品加工的知识,还收获了许多关于科学和学习的经验和感悟。
老师讲到,在制作酸奶泡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代谢过程,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够使食材变得具有独特的酸味。这就是我们常吃的泡菜和酸奶的原理。这让我对食物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我对食品科学的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了制作酸奶、泡菜的活动中,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相互配合和协作。我们共同商讨食材的选择、发酵的时间和温度,及时沟通和解决遇到的困难。我们意识到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收获美味。
此外,我还认识到了耐心和细心的重要性。发酵酸奶、泡菜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比如食材的清洗、发酵的温度控制等,只有做到细心,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只有耐心和细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次社团活动不仅让我更加热爱生物,也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也意识到团队合作、耐心和细心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需要这些品质。
点评 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社团活动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通过开设多样社团,不仅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
我校本年度共开设18个社团,涉及学科类、艺术类、文化类和科技类等,每个社团都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本次生物探秘社开展的发酵类社团活动,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换种新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的目的。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 时西深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