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李广来: 栽植瓜蒌成连营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储亚亚 高红 徐徐 发布日期:2024-05-10 10:31:10 |
2006年7月,还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的李广来,响应学校号召,组织34名同学,到家乡岳西县开展“三下乡”公益实践活动,调查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岳西县的中药材资源。 “三下乡”期间,李广来对种植在田野里的瓜蒌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学的是中药学,知道瓜蒌药食两用,全身是宝。据《本草图经》《伤寒类要》《名医别录》等古医书记载,瓜蒌有润肺、化痰、散结、滑肠、养颜、扩张心血管等功效。从此,他刻苦学习关于瓜蒌的知识,并勤工助学,在合肥市帮助岳西县种植户推销瓜蒌子。一开始,合肥人不知瓜蒌子这种极小众的坚果是何物,问津者寥寥,但一旦品尝过后都会喜欢上它。三年后,吃瓜蒌子成为一些合肥市民的风尚,大街小巷的不少食品门店都在显眼位置摆放着产自岳西县的瓜蒌子。
大学毕业后,李广来在安徽省农科院工作,从事农作物种植研究。工作之余,他仍然兼职销售瓜蒌子,随着市场越做越大,他到岳西县种植户办瓜蒌子加工企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2011年,李广来毅然辞职,背着行囊重返岳西县,与岳西县本地有多年瓜蒌子种植、加工、销售经验的朱德毅联手,在县城边上租了几间民房,招了两名员工,创办了安徽省徽岳记食品有限公司。创业之初,李广来只有三万元钱。
在深秋瓜蒌子收获季节,他和朱德毅每天凌晨3时鸡未初啼时就起床,开着租来的面包车,到岳西县深山里的包家、来榜、和平等乡镇收瓜蒌子,晚上12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公司。每天他们在县城和乡镇之间往返三趟,一共收瓜蒌子7000斤左右。这些瓜蒌子是他们两人从高山大岭上一袋袋扛下来的,肩膀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方便面吃了一箱又一箱。回想起创业之初的情形,李广来说:“每天忙得脸也没时间洗,蓬头垢面的。”
其间,李广来又遇到技术难题,安庆市各地的瓜蒌病虫害普遍严重,品种全面退化,瓜农没有效益,纷纷改种其他作物,瓜蒌产业面临灭顶之灾。以岳西县为例,2.5万亩瓜蒌只剩下2000亩。危难当头,李广来毅然担当起技术研发的重任,投资1000万元,带领团队研究瓜蒌脱毒组培技术,同时成功培育出徽记1#、2#、3#、4#四个新品种,实现增产增收,挽救了一个产业。
尽管如此辛劳,因市场开发费用很大,公司成立的第五年,李广来仍然四处拆借,负债1000多万元,最困难时账户上只有两千元钱。李广来有五年没回滁州市老家过年。但他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他坚信天道酬勤,更坚信瓜蒌产业有光明前景。
2017年,“徽岳记”终于扭亏为盈,此后产业越做越大。公司在江苏、山东、山西、河南、福建等19个省发展瓜蒌种植基地12万亩,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4000多农户从事瓜蒌种植,公司以不低于每斤20元的价格回收瓜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各大中小城市铺设销售网点2000多个,实现市场全覆盖。“徽岳记”也搬到了岳西经济开发区,厂区面积扩展到4万平方米。去年,投资1.45亿元的二期生产车间也正式投产。“徽岳记”从而形成选种、育苗、技术服务、收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岳西县菖蒲镇的撞钟、菖蒲两个村,村集体有205亩瓜蒌种植基地,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仅这一项,就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多元。
李广来和他的团队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倾心回报社会。这些年,“徽岳记”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捐款达数十万元:捐款20万元,资助岳西县111名在校学生;捐款10万元,资助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购置办公设施;向岳西县特校学校捐助4台柜式空调,价值2万元;向困难职工储昭松捐款6万元,为其妻子治病……
创业者说
有人为瓜蒌写诗:“一夜睡来满天星,十亩长架拳头青。自古靠天自蕃生,而今栽植成连营。”我和“徽岳记”,抢救了瓜蒌这种古老的植物,带动了就业,做活了一个新业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扎根乡土,将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留在广袤的岳西大地上。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