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刚 发布日期:2024-05-08 16:27:26 |
——以“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为例 □青阳县蓉城镇第二小学 陈 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不断发展。下面就“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一课,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研读教材,把握学习方向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体会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知列举策略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一列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本节课,通过系统地学习列举的策略,不仅与以前所学知识有所联系,很好地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还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了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在教学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唤醒学生对策略的感知,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精心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引入策略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王大叔的农场,大门上有一把密码锁,需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开大门,王大叔有个提示:密码是由2、5、7这三个数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根据密码提示,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以前学习过的“几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几位数”,可以很快知道所有可能的答案,借此引入“一一列举”的概念。导入环节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入手,体现了应用意识的培养,唤醒学生列举的意识,为下一步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解题,认识策略
1.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够想到什么?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那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用小棒来代替木条,试着围一个长方形吧。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小组摆的长方形,有什么发现?
生1:长方形的周长都是相等的。
生2:长加宽都用了11根小棒……
3.尝试列举,深入感知
师:你们围了这么多,都是正确的,可王大叔只想围一个面积最大的,他该怎么围呢?请同学们把能想到的所有围法填到表格中。
师: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的,有什么想说的?
生1:第一个没有写全,还漏了一个。
生2:第二个同学虽然写全了,但是写的杂乱……
师:在一一列举时,像这样有序地列举,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观察比较,感受规律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有什么发现?
生:在周长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5.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1:列举时要注意有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2:可以从列举的结果中找到适合题目的答案。
这一环节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推理意识。让学生独立观察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自己尝试说出结论,教师一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关键点,促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精准性。
反思回顾在数学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锻炼其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相通性,培养其迁移能力。
(三)拓展应用,丰富体验
问题:农场食堂要求只能选择一荤一素,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在思考有多少种搭配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通过列表、连线、算式等策略解答问题,还有的同学用字母表示荤菜,数字表示素菜,很轻松地列举出所有的搭配,发展了符号意识。
(四)深度剖析,总结思考
本节课以“去王大叔的农场游玩”为主线,将一堂普通的数学课打造成一场“研学活动”。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上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数据意识、符号意识等,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每一节数学课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深入地研究新课标,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领会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新课标理念,重视学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发展数学思维,建构好数学模型,以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