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乐山之仁 乐水之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方可新 发布日期:2024-05-06 10:12:38 |
□高二(27)班 方可新 辅导教师 张 薇
余秋雨曾说过,他不行走就无法思考。亲脚走过的千山万水,比图册上要来的丰富。所以,对于欧阳修所言“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者也”的体悟,不只要眼观耳听,更要亲身领略、深刻感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一下车,便与山间那股清新、凉爽的山林气息撞了个满怀,顺着山中的石板拾级而上,将城市的喧嚣与躁动抛之脑后,天虽已初春,但山中气息丝毫不输金秋,空气中氤氲着清凉的水汽,似那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便扑在脸上。路一旁是高耸的山,有几股溪流蜿蜒而下,山势向上,蜻蜓轻点水面,蝴蝶在溪边芦苇的草茎上演绎着芭蕾,与山中的静显得格外和谐。
从台阶向负势的廊桥,不禁将脚步放得很慢,桥边溪流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在石缝中穿梭,时不时溅起朵朵浪花。耳畔传来若隐若现的水声,愈来愈大,倾然间,一个高悬的瀑布从高处泄下,好似天上的银河一泻千里,落下白沫般水浪。山屹立不动,水顺势而流,动与静如此和谐,静中不乏动的美感,动中不乏静的柔婉。
伫立桥头,回想一路上的别样风景,望着小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凝望着、凝望着。看那不停奔赴于山间的河流,涌起朵朵爱意的浪花,诉说着河流对山的慕意。山奉献于万物,驻足云层之下,坚毅背后是无尽的柔情。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每当想起这句话,总能激起我思维的火花。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山始终矗立不变,这种稳重沉稳与仁者的美德极像,而水又是以何博得智慧女神芳心的呢?
或许,智者乐于水之灵。在我看来,水是有灵性的、有感情的。古往今来,水承载着无数文人骚客的感情。在悠闲的雅士眼里,水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心有鸿鹄的志士眼里,水是“凤去台空江自流”。在感慨生命之短暂的苏轼眼中,水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因水之灵动,故借之以抒情。
智者乐于水之净。水本就清澈纯洁,因此,唯有水能洗涤世间万物;水本身是平凡纯净的,因此,唯有水能包罗万象。山或许雄伟,但永远不能达到海阔天空的境界。我爱在苦闷之时凝视着水,坐下来观察水之静动,让浮躁的心沉下来,仿佛周围的喧嚣都离我远去,心无挂念与杂念。
智者乐于水之流。正是因为水可以流动,它才有了生命与智慧。无法流动的物体一遇到阻碍便停于原地不动。可是水懂得分散,懂得分散之后依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滴水也许不算什么,但当其汇集后,便会迸发出惊涛骇浪之势。水的流动也如时光一般,无法把握,但我们不必因此沮丧。“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天地万物都随时间而变化,恰是因此,水才更具生命力。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秀美。人生便像旅途。山水美景,不必看遍,只要有心,便可欣赏。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