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益广:返乡给种粮插上科技“翅膀” 张冬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从“贫困户”到带领致富新青年 王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21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2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王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4-04-26 10:56:19

□本报记者  黄  慧

  走进萧县马井镇小伙王浩的牛舍,一眼望去,甚是喜人,100多头牛,各个膘肥体壮,毛色光亮。一头头牛儿怡然自得吃着草料,看到有人来了,纷纷把头伸出栏外,“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
  这位远近闻名的“牛人”退役后便返乡创业,乘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创建了萧县坤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机械化耕作,在故乡这片沃土上找到了年轻人的另一种活法。他既把闲散的土地利用了起来,同时通过统一规划管理,每亩地可减少成本60余元,实现了从“地里刨食”到现在“土里生金”的转变。2023年合作社已经流转310亩土地,年盈利可达15万元,每年还可带动20余户村民务工增收,其中包括弱劳动力和残疾人等10余人。
  每年收割完粮食后,看着小麦、玉米秸秆都浪费了,王浩很是心疼,到底该如何利用起来?心生一计,不如养牛吧,把秸秆变成肉牛的“压缩饼干”,牛粪还能施肥,算是产生农业生产的闭环了。
  养牛初期,王浩没少吃苦头,幼牛刚刚运到厂里,感冒、腹泻等毛病不断,他四处寻医问药,每天守在牛舍,给牛量体温。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浩的养牛事业渐渐步入正轨,养牛规模也从最初的42头牛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头。养得好是根本,卖得好是关键。他计划下一步通过“电商+直播”、“云端”记录肉牛养殖过程,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打通销售渠道。
  秸秆禁烧期间,王浩通过合作社统一回收村民的玉米、稻草秸秆,制成饲料喂牛,还与周边的肉牛养殖场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这样既解决了政府禁烧难题,也解决了秸秆无法处理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此外,合作社还与胜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进行粪污制肥还田利用,逐渐形成“秸秆+养牛+制肥”生态环保循环产业链,为全县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互联网时代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都有逾越的方式,创业者的脑子也更加灵活。这些年看着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许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吧。”王浩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