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恭顺:誓以聚变能点亮灯泡 谷俊丽:让中国智能车跑向全世界 卢茜倩:科研一线向“新”发力 狄聚青:攻克人工晶体“卡脖子”难题
16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2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2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狄聚青:攻克人工晶体“卡脖子”难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4-04-26 11:24:26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一个是公司的发展规划和我的研究方向比较契合,另一个是滁州这座城市是一个惜才、爱才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开展人工晶体的研究”。出于理性思考,正高级工程师狄聚青辞去在广东省的高科技企业工作,在丰厚的待遇以及更有利于人工晶体发展的企业之间,他毅然选择了与自身的钻研精神高度契合的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狄聚青出生于山东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立志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名科技人才,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尽己所能。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在心里疯长,狄聚青带着拼搏的心,努力学习、不断奋进。上大学时,他在专业课堂上被人工晶体关键的用途及惊艳的研究成果所吸引,读硕博期间便专注于人工晶体的实验研究工作,毕业后也选择从事人工晶体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始于兴趣、忠于理想。工作中,狄聚青潜心投入人工晶体的科学研究,以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不断探寻破解技术瓶颈的妙方。寒暑往来、挑灯夜战,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8小时是常态,在推动硅酸钇镥晶体、超高纯锗晶体、碲锌镉晶体等关键核心晶体材料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付出了心血,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其中国内自主首创的13N超高纯锗量产工艺获2023年国家专精特新十大年度绝活荣誉。
  除此之外,作为省级领军人才,狄聚青勇挑重担,主持包括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6项省部级项目,发表SCI论文52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6篇;累计申请专利116项,已获授权专利70件;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项。曾两度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研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地传承”。谈及未来,狄聚青表示将继续扎根科研、服务科研,以顶天立地的姿态谱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