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精准“补能”为新教师成长按下“加速键”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宋伟 昂卫明 发布日期:2024-04-17 10:37:54 |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宋 伟 昂卫明
刚步入学校时,对专业发展缺乏明晰的规划;在学校为其“量身定制”一套成长方案后,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提升,并获得了合肥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这是安徽师范大学肥东附属实验学校年轻教师王甫过去三年交出的成长成绩单,扎实又亮眼。
2021和2022年度,像王甫这样的年轻教师,肥东县义务教育阶段新入职教师共274名。作为教师职业周期重要节点之一,新入职教师三年成长期特别重要。为落实好新教师在岗研修,帮助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三年来,肥东县各校精准把脉,通过“菜单式”递进培养、一体化研训等实招实举,为新教师成长按下“加速键”。
“近两年,我校有7名新教师在各类比赛中获奖16项次,完成了从‘新手’到‘能手’的蜕变”。据安徽师范大学肥东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陶爱翠介绍,在摸清新教师专业和特长、把脉发展瓶颈的基础上,该校采用“菜单式”递进培养模式,量身定制“一人一册”成长计划。从“大锅饭”式的通识培训到“小作坊”式的学科研讨;从“自助餐”式的个性化选择,到依托“名师工作室”等多元化手段,为优秀教师提供“高营养”持续补能;师徒结对,力求“结得准、跟得紧,有考评、有奖惩”,不断唤醒教师生命自觉,持续激发成长潜能。
作为百年名校,肥东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对新入职教师采取一体化研训设计,通过“青蓝工程”实施师徒结对,采取“师傅授前教,徒弟课堂练,全员授后评,评后回头上”的培养模式,为新教师熟练驾驭课堂打通岗前“一公里”,不断引领教师向深向广。
“大到单元整体设计,小到每节课作业,细到仪表教态,虽然是高级教师,我的师傅王海燕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指导”。从接受第一次推门课的不知所措,到反复打磨后的自信满满;从“仰视”到发力追赶。回顾两年来的从教经历,肥东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李聪聪感慨道。
新教师上岗伊始,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东实验中学即为每一位教师定下“上好课、命好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三好”研修目标,明确“六个一”研训一体化实施路径:每天看一篇教学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每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月写一个教育随笔或案例,每学期看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每两年做一个县级以上课题研究。
“总体来看,各校相关举措把握住了新教师的个性需求和发展瓶颈,因人而异针对性‘补能’,不但让他们‘站稳’了讲台,而且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更好地践行了‘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和使命。”县教师进修学校副主任许苹说。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