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非遗的科技体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叶晓啸 江炎魁 吴晓霞等 发布日期:2024-04-15 16:22:59 |
学生记者总动员 非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各个领域的文明与智慧,当它与VR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时,更使得非遗文化迸发出别样的生命力。4月3日下午,来自合肥市多所学校的本报学生记者代表走进艺术安徽中心——忆·元点,开启了一场本土非遗文化探索之旅。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参与学校 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
叶晓啸 江炎魁 吴晓霞
学生记者 刘米若 方子涵 宋星博
梁可欣 夏翌宸 崔馨逸等
1.古色古香的非遗文物
“我来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的这棵树是什么树吗?”负责讲解的刘自若叔叔首先从门口的一棵广玉兰说起,向大家介绍了合肥的城市文化底蕴。
在刘叔叔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梦幻奇妙的光影展厅,展厅内光怪陆离的灯光瞬间吸引了学生记者的目光。“这画面真是太炫酷啦!”学生记者徐梓阳惊叹道。
来到非遗展厅,象牙梳妆台、礼品柜、桌椅、床榻……各种古代家具使展厅显得古风古韵。展厅内还有各色各样的版画、汉服、乐器、摆件等,刘叔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并向大家介绍了许多非遗文化知识。“芜湖铁画是以锤为笔、以铁为墨,用铁丝构成的画;投壶要将一根像箭一样的杆子投进约一米远的壶里,看似简单的游戏玩起来却不容易。”学生记者朱晨安表示在参观过程中学到了许多。
2.趣味横生的手绘课堂
来到三层的“修远书院”,中国京剧脸谱手绘艺人程琪伯伯为大家介绍了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和文化背景等知识,演示了京剧脸谱的基本画法。
讲解完毕,学生记者们开始尝试绘制京剧脸谱。他们拿起桌上的笔和颜料,一个个神情专注,遵循刚刚学到的“三个基本点”画法,在纯白的面具上描画着。“同学们,猜猜这个脸谱代表的是哪个人物?”“我知道,这是项羽!”“那这个又是谁呢?”“是鲁智深!”在旁指导的程伯伯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小问题,学生们积极回应。
“通过程伯伯的讲解,我知道了不同脸谱所揭示的角色性格、身份、年龄、命运,了解青衣、老生等行当。”“一张张脸谱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仔细地描绘着脸谱的轮廓和颜色,在这一笔一划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学生记者赵逸凡和江南分享着自己的收获。
3.惊险刺激的VR体验
一番动手体验后,学生记者们迎来了颇为期待的VR游戏体验环节。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学生记者们分组进行体验。侏罗纪公园、模拟过山车、大摆锤……各种有趣、刺激的VR场景引得学生记者们兴趣盎然,大呼过瘾。
“戴上VR眼镜,我仿佛置身于非洲大草原,随着‘过山车’的起伏,我仿佛真的听到耳边的风声。沉浸式体验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当我戴上那副神奇的VR眼镜,宛如跨越时空,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学生记者陈诗涵和范睿宸回味无穷。
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关道合:组织小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他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副校长 吴莉莉:走近非遗,走进历史隧道,传承文化自信!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亲手创造的幸福和美好!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副校长 周冬青:走出课堂,走近非遗;镌刻合肥的城市记忆,热爱家乡的前世今生。孩子们体验了丰富的美育课程,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自豪感和认同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悟”,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活力”教育理念。
![]() 展示手绘成果
![]() 动手绘制京剧脸谱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