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独处时光 遇见自我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懿 发布日期:2024-04-08 10:23:34 |
□宿州市第十一中学通济校区八(4)班 刘 懿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庄子
人生的本质可能就是孤独吧,不管是身居闹市还是独居静室,能相伴相守的,唯有自我。当洗净浊世尘嚣后,与自我对话,一咏一觞,载歌载舞,只有学会享受独处,与浪漫的文字对话,与飘香的翰墨对话,与厚重的金石对话,才能体会到静坐将茶试,一悟寂为乐的意趣与真义。
灯火纸窗修竹里
独处时,最想读书。
独处是留给自己的空间,可以很小,只容得下自己,也可以很大,透过无数书本抵达世界边界。空闲时,我尤其爱看历史书,一页翻过去,便可能是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一群人波澜壮阔的事迹,一个时代起承转合的剪影。这一想,就会觉得人是多么雄伟而浪漫,渺小但可贵。
一打开书,墨香四溢,浩渺的知识和汹涌的情感映入眼帘,溢满心底,一下午的时光和历史的长河融在一起,静静流淌,冲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捎来了千年前李太白的狂歌、杜子美的苦吟、苏东坡的仰天长啸、李易安的戚清小叙。这份共鸣穿越漫漫历史长河而来,我们素未谋面,却通过书籍读懂了他们的人生,可谓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云山烟雨皆是墨
独处,还需要一种耐心。
练字,绝不是百无聊赖之际用来消磨时光的休闲事,需拿出全身力气,才能一笔一画挥洒自如。练字,像磨石,即使性子像一块粗糙的顽石,被这样柔软的毫端轻刷成百上千次,也会被磨得透亮平顺,这可能就是“人书俱老”吧。有时心血来潮,铺上一张熟宣,挥毫泼墨,好不快活。
楷书像人正襟危坐,行书像人轻巧行走,草书像人酒后狂舞,最爱是隶书,有种气韵,端庄典雅而绝无尘封的死气沉沉,像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沉淀。
囿于笔墨,心却旷达。顺笔而行,物我两忘,常常忽略了时间,脑中难缠的问题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等放下笔来,一时竟回忆不起原先在烦恼什么,静心也净心。
拈笔古心生篆刻
独处,更需要一种韧性。
如果说书法是挥洒的艺术,那篆刻可能是浓缩的精华。两年前,偶然接触到了篆刻这门刀尖上的艺术,不知道被刻刀磨破了多少次手指,水泡起了多少次又消退,终于化为薄薄的一层茧子,我也算窥得了金石意趣的冰山一角。凿铜刻玉,需力艰功深,在体味木石心、云水趣的同时,我也在一刀一刻之间,真正理解什么叫“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石作纸,以刀为笔,疏可走马,密不容针,那方寸之间的小天地,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以体道而朝彻,以朝彻而见独。学会独处,才能真正了解自我、抵达自我,唯有沿着曲径通向心灵的幽处,修剪杂草,植树种花,才能做到“乘物以游心,游心之无穷”。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