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观看《战火中的芭蕾》有感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欧阳彦如 发布日期:2024-04-08 10:28:21 |
□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七(3)班 欧阳彦如 总有一部电影让你难以忘怀,总有一首歌曲让你循环播放,总有某个电影片段触动你的心弦,总有一段音乐勾起那尘封的记忆。一部电影承载一个时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战火中的芭蕾》是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合拍之作。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5年中苏携手对日“最后一战”中的故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的嘴脸,展示了中苏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友谊。
女主角鹅儿是个天真善良,热爱舞蹈的孩子,她平时在柳芭大妈的面包房里打工,也在她那学习芭蕾。同时,抗日战争局势也越来越紧张。一次回家的时候,她发现了昏迷在路边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她纠结一番后,选择将他带回了家。鹅儿的父母见到后大惊失色,如果收留他,可能会给全家带来生命之虞。但深明大义的父亲思考再三后还是决定将他留下来,安德烈被藏在了鹅儿家的地下室。慢慢地,他与鹅儿的关系渐渐拉近。
不久后,安德烈收到让他毁掉日军火车的信。安德烈在收到来信前本就心急如焚,在看到信后更明确了离开的念头。几天后,他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留下一件有芭蕾印记的怀表和一封信。
中美英法苏结成同盟军后,中苏关系进一步加深,日军已经投降。可鹅儿的弟弟被残忍多疑的日军杀害了,母亲没了笑容,本就不善言辞的父亲更加沉默不语,经常上完工后就去给弟弟扫墓,鹅儿心中也愈感悲伤,一家人整日沉闷不已。
但安德烈回来了,带来了前线的好消息,他穿着一身军装,坐在车上,在人群中寻找他可爱的姑娘。真好,她那么显眼,穿着一身火红的舞裙,艳丽的裙摆在风中飞扬,像是火焰,像是希望。安德烈将她抱过来,骑着马飞奔到了白桦林。白桦树的叶子金灿灿的,洒了一地,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欢快而充满生机。芭蕾少女就在这落叶中翩翩起舞,一袭红衣映着白桦林的金,衬出满地的金。安德烈坐在旁边,钴蓝眼睛中倒映着他可爱的姑娘,嘴角扬起一抹纯粹而热烈的笑。
黑暗总在阴暗处酝酿。第二天凌晨,激战开始了。虽然已收到日军总部和天皇的撤退指令,但狼子野心的日本指挥官仍不放弃他狂妄而无耻的帝国美梦,指挥残余部队,趁军民欢欣鼓舞、思想松懈时,发起了“最后一战”。意志坚定、舍生忘死的人民怎会同意呢?!他们拿着铁铲,挥着镐头,冲进日本军队的枪林弹雨里,以全员牺牲的代价换来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他们的鲜血把黑土地染得殷红,他们用短暂而伟大的生命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华章。打仗时,鹅儿用舞蹈为战争祈祷,她跳着、舞着,激昂着、宁静着、跳跃着、奔跑着。她渐渐舒缓了下来,就像暴风雨之后的宁静。
舞跳完了,人也走完了。
她与她妈妈和柳芭大妈冲进白桦林,看到了一具具残缺而冰冷的尸体,看到了鹅儿爸爸,看到了安德烈。
她的爱人,没倒在黑暗之中,却倒在了曙光升起之时。
故事的结局似乎很平常,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列宁格勒顶尖的舞蹈演员,一生不再相恋。可谁又知道在那鲜红的舞衣下,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只等年老时,再对着信物静静流泪,默默回想。
影片的最后镜头在芭蕾舞演员和少女之间来回切换,时光匆匆,变的只有那回不去的岁月。青春已逝,初心未改。
她的舞蹈到底象征着什么呢?是人对美的基本追求,是黑夜中的曙光,是普通大众在战争年代最真挚的希望,是残酷环境下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又或许什么都不象征,芭蕾就是她心中的芭蕾。
战火中的芭蕾,在老旧的怀表里,凝止。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