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两弹一星” 以吾辈之青春 护盛世之中华 点 评 为“它” 死也值得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1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18期  下一期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叶文娟 程华中 发布日期:2024-04-08 10:20:30

□七(3)班  叶文娟

  辅导教师  程华中
 
  家风家训是一个人成大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在我们“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家族中,也有着让一代代人传承的优良家风。
  邓稼先的六世祖邓石如,常以“胸有方心,身无媚骨”自勉,并立下家训“立不朽之德,立不朽之言,立不朽之功”。而邓稼先,就做到了这几点。
  邓稼先的家风,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他坚信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他也深知,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他常常对子女说:“学问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人。”这种重视人品和道德的教育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子女心中。
  邓稼先的家风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也时刻提醒子女要有担当精神。他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这种精神,不仅贯穿了邓稼先的一生,也成为家风的重要组成。
  邓稼先能有这样的情怀,离不开小时候父亲对他的耳濡目染。父亲曾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懂得老祖宗的东西?吃透自己的,学会别人的,才叫大学问。”邓稼先始终将父亲的话铭记于心。少年的他曾目睹了山河破碎的残酷。父亲临终前,曾对邓稼先嘱咐道:“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话语中透露出父亲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儿子殷切的期许。邓稼先以此为毕生追求,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从事核武器研究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他从来不对孩子进行刻板教育,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将家风传承给自己的儿女。
  邓稼先的家风不仅影响了邓稼先的子女,也影响了无数的人。它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更离不开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
  让我们铭记邓稼先的家风,传承这种科学与人文的奉献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