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方迪 张秀礼等 发布日期:2024-03-27 10:24:51 |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如何深度挖掘各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打造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省做出了有益尝试,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课教师,安徽中药科技学校的黄乾,坚持在上好专业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培养德技兼修的中药技能人才。
如盐化水 厚植家国情怀
黄乾通过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他告诉学生,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担负着除病济世、造福百姓的重任,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我在《鉴定》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古有蜀国姜维送药表忠心、今有张伯礼等院士一线抗疫事例,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增强文化自信。
在黄乾看来,“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生硬地在专业课中插入思政元素,还需教师科学寻找嵌入点。因此,他坚持以如盐化水的形式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带领学校中药教研组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如“典故”“人物”“故事”“现象”等,围绕育人主线,将这些思政元素分门别类划分到各个章节中,形成思政体系主题,如“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比如,列举中药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鉴定技术的发展情况,如DNA条形码鉴别,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潜移默化中代入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此外,在教学中结合中药专业的特征,对接岗位要求,黄乾还将依法鉴定、质量为本、生命至上的岗位精神渗透于教学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课堂走进药企一线进行实习实训,感受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神农疗疾尝百草”“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等中药典故,让学生体会古人“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健康理念。
亳州学院音乐系开设的声乐基础课程是高等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亳州学院团委书记时楠介绍说,在课程教学过程,他们紧紧围绕以“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这一中心育人目标,在提升学生演唱能力、音乐分析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曲目的选择上多以中国古诗词艺术作品为主、外国艺术作品为辅,在为学生打好演唱基础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我们还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乡村小学等,用学生和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让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海纳百川 润物无声
程森林是阜阳市红旗中学高三地理课教师。14年的教学经历告诉他,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国家安全观等思想价值观念,更要成为进行政治认同教育的载体。“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自然到人文,从经济到政治文化无所不包。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地理学科特点,海纳百川,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于知识的学习中,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素养及综合思维能力”。
程森林说,如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关于主要地貌景观特点的思政元素挖掘,通过讲解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力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数据和案例思考地貌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选择一个地貌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保护和利用该地貌资源的创新方案,例如,对于海岸地貌,学生们可以研究海岸侵蚀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对于风力地貌,可以研究沙漠化和风能利用的挑战,提出有效的沙漠化防治和风能开发方案;对于喀斯特地貌,可以研究溶洞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合理的喀斯特地区发展规划等。
“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阜阳市阜纺小学校长型专业数学课教师韩全红用数学故事,渗透思政元素,设计出一些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革命历史和文化。
她说,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间发生过很多次激烈的战斗,比如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限于第二天夺取泸定桥,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160里的纪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约120公里),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最终夺取泸定桥。“这个故事就是数学和思政融合教学的好素材。在讲解行程问题时,我选择这一经典战例,让学生从中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坚毅”。
“我还会设计一些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社会、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以纵向和横向时间轴为参考,设计一个社会收入和分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讨论公平和正义的概念,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大成就。”韩全红说。
巧妙渗透 培育时代新人
安庆市依泽小学语文课教师杨勇发现入选部编版小语教材的文本中蕴含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颇多,教师要善用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课堂中,我将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创新课堂模式,深化红色主题教育。以点带面,树立整合意识。2022版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倡导用整合的思想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思想也适合于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杨勇说,如教学小学语文六第二单元“革命岁月”,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上课时抓住革命时期的三个时间节点,用“时间轴”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了解时间跨度。在教《七律?长征》一文时,可采用“1+X”的方式进行教学,拓展学习《过雪山草地》《马背上的小红军》,既传承了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又拉近了小学生和比较遥远的革命年代的距离。
同时,围绕“思政课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杨勇不断探索建立具有校情特色的思政实践教育模式,将《弟子规》《千字文》《小古文100篇》等传统经典引入语文课堂,一方面以经典诵读的方法作为课堂热身,通过经典本身的韵律来启发学生;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合进语文课程内容,建构“沉浸式”教学场域,让学生沉浸在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思政教育“热起来”。
安庆市迎江区四照园小学语文课教师马健则重视收集关联思政素材,如带领学生学习唐代古诗,他在课堂上播放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长安三万里》片段,“这个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与动力,让传统文化‘动’了起来。不仅融入了美育,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文化素质等,在导入部分可以润物无声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学习课文《故宫博物院》时,他播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片段,巧妙地把“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
典型做法
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
用艺术点亮思政课堂
□徐 嘉
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将艺术学科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利用馆校合作和省级课题研究,尝试在学校推进“思政+艺术”的形式,让思政课“活起来”。通过馆校深度合作,充分挖掘校外美育资源,助力培育学校美育特色,加强美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索出一条基于馆校合作的中小学美育课程中的美术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2022年,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全国火热播出,剧中的重要人物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就是安庆人,在美术思政课上如何给学生们讲这段党史,如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认识到这段辉煌的建党过程?学校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觉醒年代中的历史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陈延年、陈乔年等,这些用卡通美术手段塑造出来的革命先辈形象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Q版的历史人物造型再搭配电视剧中朗朗上口的金句摘抄,制作成一幅幅觉醒小报美术作品,学生们很快就能通过这节有趣的美术思政课了解到了那段惊心动魄又让人激动万分的建党历史,比单独讲建党历史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用画漫画的形式来学党史,以美术为载体,以红色资源为素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种下真理的种子。
2023年3月,华中路第三小学的学生在安庆市美术馆展厅内体验着一堂特殊的沉浸式思政课:在《飞夺泸定桥》《辛亥革命人物画像》《美丽乡村》等时代主题鲜明的版画前,学生们一边听着老师讲述版画背后的故事,一边填写着美育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记录表,写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给安庆籍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制作黑白版画、参观红色年代历史邮票展览等艺术思政探索课程……
通过艺术思政课程的设计,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使命。思政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有了切身感受,在活动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身临其境中触及思想、震撼心灵。今年,学校将继续找准艺术和思政的结合点,创造性地打磨出一批精品美育思政课程和行走的思政课。
![]() 祭奠烈士
![]() 拓印烈士黑白版画
□本版稿件由方迪、张秀礼、刘银燕,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