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哲学三问”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0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0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哲学三问”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克勤 发布日期:2024-03-13 15:51:59

□石台县六都中心学校  周克勤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表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空间观念;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创新意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应用意识、数据分析素养。其关键是抽象、思考并推理和表达。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都要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过程,先归纳再演绎,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践。这个过程完美地回答了“哲学三问”的问题,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哲学三问”出发,分析教材例题,确立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一问“我是谁”,确立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从教材例题中归纳出来的数学概念、意义、一般规律、计算法则等,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是教学的重点。我们在归纳前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数道例题的解题思路,找出共同点,进而抽象归纳出一般意义,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平移”的概念和特点时,总是先例举不同物体不同方位的平移现象,再安排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找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平移”的概念和现象特点: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平移时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地培养。
  二、二问“我从哪里来”,分析教材例题,发展学生数学眼光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中的例题是生活中提取的,是学生探索数学概念、意义或者规律的素材,就是“我”的来处。例题一般来说都比较具体,贴近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我们教学例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了教例题而教例题,而要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例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数个相同例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梳理,促使学生形成思维模式,为下一步归纳一般意义的教学积累素材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中认识数字5时,我们会先例举生活中的事物,5朵小花、5个苹果等,形成初步感知,然后摆5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拨弄5个算珠,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进而出示并学习数字5,促使学生形成5的抽象概念并落实数感培养。
  三、三问“我到哪里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学以致用,数学的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我”的去处。学生归纳出数学的一般意义后,要能够熟练应用到习题的解答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通常我们会设计有层次性的梯度习题,安排学生解答并述说解题思路和依据,检验、巩固学习成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旋转”的概念和现象特点后,会安排学生完成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判断演示的现象是否是旋转现象,并说明判断依据和理由;二是在钟摆教具上按要求演示旋转;三是例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利用旋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践应用演绎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和提升的有效落实和培养的过程。
  “哲学三问”为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了高效的学习平台。在教学设计时把握好“哲学三问”的精准提出和解答,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