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宿州市:让青年成为基层治理的“伙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4-03-08 10:47:04 |
□本报记者 黄 慧 “在社区工作了这么久,很少见到年轻人,大多是老爷爷老奶奶过来处理事务。社区中青年的稀缺不仅减少了社区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还可能导致社区服务和资源不均衡分配。”宿州市埇桥区金园社区党委书记赵继红坦言,“社区在年轻人心里的存在感很低,但自从去年实施‘伙伴计划’以来,看见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了,我们做社区工作也有了更多想法。”
“伙伴计划”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由共青团中央按照统一安排、公开择优、全程管理、示范带动的方式,通过支持一定数量的青年社会组织,面向全国有关社区中的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以思想引领、陪伴辅导、身心健康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服务的示范项目。去年9月,金园社区成为全国第一批“伙伴计划”试点社区。
从“问题儿童”到“阳光少年” “小伙伴”在蜕变
“每周三在微信群里发布活动消息时,只要王磊参加,就有家长私信我反对他参加;每次举行完活动,就总有家长到我这里告王磊的状,因为他特别爱打人,活动中也爱唱反调。”金园社区团支部书记张玉凤指着照片里的小男孩说,“这个‘问题儿童’由奶奶抚养,老人家压根管不了他,但突然有一天他拿着棒棒糖跟老师保证,再也不欺负其他孩子了,他转变得特别快,现在能协助我们开展活动了。”
和王磊一样,该社区四类特殊未成年群体(留守、孤残、救助流浪、事实无人抚养对象等四类)较为集中。据了解,在金园社区范围内,近80%的业主为矿场工人,其余大多为下岗工人和拆迁安置人员,收入较低,且该社区人口数量较大,周边有七所学校。因此,该社区被推荐为“伙伴计划”的试点社区。
按照试点要求,该社区每周不少于2次课程,每周服务时长不低于7.5小时,课程包含户外拓展、传统文化、红领巾研学、心理健康、民族团结、非遗手工等6大类。该社区建立了四种形态的“青少年社区活力团”,分别为“青少年职业体验官”“青少年关爱志愿者”“青少年活力小青团”“青少年文化传承人”。
喜欢宅在家里的周畅每次都抢着报名参加活动,曾经沉默寡言的余悦如今和小伙伴“打成一片”,总是躲在角落里的郭楠竟然举手要当小队长……谈及青少年的变化,张玉凤笑着说,“在社区广场做户外游戏的时候,来往的居民总是会驻足观看,询问怎么报名。如今这个‘伙伴计划’报名群的人数越来越多,是我们社区最活跃的微信群之一”。
从“深感差距”到“信心倍增”“大伙伴”在成长
“起初是不太敢接这个项目的,参加了全国的‘伙伴计划’培训会议后,更是深感差距。”在综合考虑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功能属性、社区基本情况和青少年群体分类覆盖情况等因素后,团宿州市委选定埇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承接“伙伴计划”试点工作,该协会会长王娣直言,“试点项目的要求很高,我们协会的志愿者大多有本职工作。在一线城市,该项目基本由专业公益机构承接,他们在每个社区都能很好地叠加资源,这让我们很羡慕。”
开展活动50余场次,服务时长突破200小时,参与课程学生1800余人次,带动青年志愿者320人参与其中……回首项目实施过程,王娣说:“很意外,好像半年来没遇到什么困难,反而是协会的资源、人员进一步扩充,大家的价值感也很强,信心倍增。项目和协会的结合,让我们自身有了成长,也让我们在汇聚青年才俊方面有了更多的抓手。”
从最初的5位成员到如今的72人团队,从最初的“亚力山大”到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从主动邀请青少年参加活动到报名群里一票难求……该协会副会长张欢表示,在共青团中央和团市委的指导下,会员管理与培训、项目规划与执行、资源整合与合作、品牌建设与传播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改进的方向。
青年不知道去哪儿做公益,协会推荐平台;青年不知道能做哪些公益,协会推荐“伙伴计划”;青年不知道如何做公益,协会进行培训……在王娣看来,协会作为一个连接青年和社会需求的桥梁,通过推荐平台、项目和培训,解决了青年们在参与公益活动时的困惑,帮助他们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途径。
“我们在和孩子们的相互陪伴中共同成长,也在教与学中蜕变,收获了属于我们的‘小确幸’。从开始的紧张到慢慢去享受课堂,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孩子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收获中快乐成长,同时我也领悟了教育的意义,教会了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是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大学生志愿者安洛说。
从“常年隐形”到“逐渐反哺”基层治理大有可为
节假日有了活动,儿童的安全事故有所降低;因为经常收到活动的视频图片,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关注;看见了孩子的转变以及志愿者的付出,业主对社区有了更高的认可度;年轻人通过活动与社区有了更多链接……
“从‘伙伴计划’的实施情况我们就能看出,青年是能够在社区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这也是青年在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承担的责任。”如何依托“伙伴计划”,把青年工作同社区治理紧密融合在一起,自觉在党政中心任务中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团宿州市委副书记刘媛媛已经有了想法,“我们要向相关部门建议,将文明办、民政、妇联等多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构建一个旨在集中管理和调配志愿服务资源的一体化平台”。
此外,团市委还将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项目,培养青年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青年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社区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这种以青年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模式,不仅能够激发青年的创造活力,还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刘媛媛说,“青年在基层治理方面也是可以大有所为的。”
注:文中社区青少年姓名均为化名
![]() 元宵节制作鳌鱼龙灯
![]() 课程《让世界听懂中国的音乐》现场古筝演奏
![]() 手工制作
![]() ![]() “快乐小青团”迎新春联欢会
![]() 户外研学走进地震馆
![]() 课程互动
![]() 户外研学走进快警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