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好还乡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0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06期  下一期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4-03-08 10:38:10

——我省共青团组织青年学子家乡行助力人才招引

□本报记者  谢婷婷
  寒假一返乡,就读香港大学的汪博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安徽省“汇聚新力量 共筑中国梦”青年学子家乡行省级示范活动。2月初,来自192所省外高校的313名硕博研究生及本科生走进合肥市瑶海区青年创意田园,开启家乡行活动。“‘科里科气’的合肥到处都是‘科技味’。科大讯飞的认知大模型、东超科技二代空中成像技术令人惊叹。以往只在科幻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前沿技术,如今落地我的家乡。”汪博弈参加活动后感慨,家乡发展远超自己想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战略部署,积极助力全省人才招引,落实全省“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要求,团省委、省学联充分利用省外皖籍学子寒假返乡时机,于1月下旬至2月初在全省集中开展“汇聚新力量 共筑中国梦”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全省16个市同步开展活动。截至2月初,全省共1.1079万名大学生参加活动。

返乡行走中激发建功梦想
  “此次参观学习,行程紧凑、收获满满。我领略到一大批高新产业在扎根合肥市后焕发出勃勃生机,‘我是合肥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2月初,就读中山大学的刘润泽等50名合肥籍返乡青年学子参加了团合肥市委、合肥市学联开展的“志同道‘合’,欢迎‘肥’来”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通过参观科创企业、交流活动体会、讲好家乡故事,融入创新合肥、共建美丽合肥、推介青春合肥,在返乡行走中情系家乡、点燃梦想。
  两天时间,刘润泽实地参观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华米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产业企业,近距离感受合肥科创产业的发展,切身体会家乡的高水平建设。分享会上,他结合家乡行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示将化身最美推介官、最强建设者,毕业后回到家乡,为建设美丽合肥贡献力量。
  “在一场场行走家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青年学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愈发坚定学子反哺家乡、共建家乡的信心和决心。”寒假期间,团合肥市委统筹省市县多方资源,积极组织参观考察及座谈交流活动,发布实践岗位300余个、企业岗位3400余个。团市委副书记洪欣活动现场介绍大学生就业数据、城市发展面貌,邀请返乡青年学子留在合肥市共筑梦想。
  记者了解到,为开展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助力人才招引,团省委提前精心谋划,构建联动机制。拟定《2024年安徽共青团青年人才(学生)工作计划》,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细化青年人才招引工作内容。制订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专项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包含“四个一”,即“一次参观考察、一次座谈交流、一次实岗对接、一次人才联系”。省市县三级联动,确保最大限度覆盖返乡皖籍青年学子。同时,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集中+分散”相结合、“省外+省内”双联动等方式,发布青年学子家乡行信息,营造青春建功的氛围。

“志同道‘合’,欢迎‘肥’来”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

聚焦需求赋能青年成长
  1月底,2024年“高校学子温暖乡村行”六安市级示范活动走进金寨县,27名六安籍青年学子一同追寻红色记忆、走访和美乡村、陪伴乡村儿童。2月初,一场走心、赏心、暖心之旅刚结束,另一批共64名六安籍青年学子迎来了第二场家乡行市级活动,在行走中沉浸式感悟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新成就,体验六安市厚重人文、历史、文化。
  “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看到家乡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让我坚定了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反哺家乡,为这片土地献上微薄的热忱。”就读电子科技大学的叶扬天分享活动体会。
  在“倾听青年学子说”座谈会上,团六安市委书记罗伟伟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学子的需求和建议,言辞恳切地寄语学子关注和建设家乡。罗伟伟介绍,寒假期间,团市委组织近500名青年学子开展家乡体验行活动、240余名青年学子开展温暖乡村行活动。为深化活动成果,累计开展8场“倾听青年学子说”活动,了解青年学子实际需求,邀请青年学子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选拔高校青年学子家乡推荐官45人,通过讲述六安故事、传播六安声音、凝聚六安力量,厚植家乡情怀。此外,团市委还搭建“青春同行 筑梦皋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组织2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了解到,团省委通过聚焦青年需求点,服务学子成长发展。通过省级示范活动组织青年学子感受“科创魅力”,充分体验江淮大地的产业实力、创新活力;调研“乡村振兴”,了解安徽乡村振兴发展的速度与成效;体会“人文魅力”,领略徽风皖韵的厚重文化底蕴;现场“实岗对接”,邀请重点企业作现场推介,提供优质就业岗位,确保青年学子在活动中增见识、长才干、有收获。
六安市2024年“高校学子温暖乡村行”活动

搭建桥梁实现双向奔赴
  “招募信息发布短短几天,报名已经超过100人了。微信群里每天都很热闹,大家最关心的是集中调研的路线安排”。2月初,团歙县县委副书记王振凯统计完“寒假歙县学子看家乡”活动的报名信息,又给“人才歙县行”集中调研点挨个打了一遍电话,“务必安排得再丰富些、紧凑些、细致些”。王振凯在电话里一遍遍叮嘱和拜托。
  “欢迎‘公主’‘王子’们返乡,这份寒假社会实践的‘菜单’已经备好,只等你们来赴约……”团黄山市委书记孙洁介绍,不只歙县,为落实“人才黄山行”系列活动,推动更多人才回黄来黄留黄兴黄,该市各县(区)团组织纷纷策划开展“才聚徽州 筑梦黄山”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实践内容和形式谁说了算?团组织通过前期广泛调研、征集意愿,最终形成了个性化考察、集中调研走访、座谈交流会、实践成果展示等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家乡行活动引领青年学子返乡建功。
  “没想到,寒假返乡的第一天从一碗心心念念又热气腾腾的小菜面开始”。寒假伊始,团宣城市宣州区委创新发起了学子返家乡“一碗小菜面”活动,通过熟悉的家乡味激发青年学子的桑梓之情。青年学子返乡后通过扫码关注团宣州区委微信公众号,志愿报名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并领取“一碗小菜面”线下商家兑换券。团宣州区委书记张宇瑶介绍,团区委充分利用青年学子集中返乡的契机,搭建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创新开展各类凝聚和服务青年人才的工作与活动,“团”聚青春,建功宣州。
  记者了解到,团省委通过着力提升青年参与度,实现学子成长和家乡发展同频共振。2023年以来,团省委面向省外重点高校打造“迎客松青年驿站”,建设成为联系服务青年学子、宣传推介安徽、共青团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团合肥市委选树一批“青春合肥”志愿推介官;团淮北市委开展大学生“青年文旅推介官”选拔;团滁州市委聘任优秀青年学子为“亭城推介员”;团池州市委聘任“青春池州”引才大使;团马鞍山市委依托“诗才驿站”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奔赴家乡。
“才聚徽州 筑梦黄山”黄山市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启动

整合资源创新招引模式
  “毕业后我想去银行工作,可银行是不是很卷啊”“父母想让我毕业以后回马鞍山工作,能不能给点建议”……寒冬腊月,马鞍山滨江文化公园里依旧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马鞍山市雨山区各行业青年才俊和返乡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赏长江大美风光,共话青春与未来。
  团马鞍山市雨山区委组织返乡青年学子走进薛家洼生态园、滨江湿地公园、芦苇江湾等处,详细了解长江马鞍山段东岸综合整治、渔民退捕转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团区委创新将家乡行活动与青创会客厅暨“江畔青语”青年交流活动相结合。现场,就读重庆大学的徐安琪不只是青年学子代表,还作为团区委政务实习的大学生全程参与了活动的前期策划、具体执行及后期宣传。“切身感受到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学子的关注,对每场活动的用心用情用力,为我们返乡青年学子补充能量、传递温暖。”徐安琪说。
  寒假期间,团马鞍山市委通过开展“青聚诗城 共创未来”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进一步拉近家乡与青年学子的情感纽带。除市本级开展优秀学子返家乡实践营活动、团雨山区委打造“江畔青语”活动品牌外,团含山县委组建“890”青年宣讲团大学生分团赴校园开展宣讲活动;团和县县委邀请县委书记马永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座谈;团当涂县委开展“‘青’暖冬日精彩假期”青年学子到青年之家报到活动;团马鞍山市花山区委招募青年学子开展“小花火青春志愿行”活动;团博望区委招募青年学子参加政务实习、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
  记者了解到,团省委通过不断扩大青年“朋友圈”,实现各市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的全覆盖。2023年以来,团省委积极联动地方、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通过举办青年学子交流活动,邀请全国百所重点高校的一千余名硕博研究生来皖交流。各级团组织持续强化与组织、人社等部门沟通,联合开展活动。团阜阳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等举办“阜阳学子家乡行”形势政策报告会;团亳州市委举办“亳州发展 青年当归”返乡人才恳谈会;团蚌埠市委以“创新蚌埠产业行”“幸福蚌埠文旅行”为主题举办青年人才交流营等,纷纷打响、擦亮共青团助力人才招引的活动品牌。

“才聚含山 青创未来”含山籍在外高校学子“家乡行”座谈会

  青春作伴好还乡。下一步,团省委将深化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工作成效,以《2024年安徽共青团青年人才(学生)工作计划》为引领,聚焦重点高校、重点时间、重点人群,以“迎客松青年驿站”等为抓手,继续谋划开展“青年学子安徽行”等活动,组织青年学子感知家乡、建设家乡、献策家乡、扎根家乡,探索形成具有共青团特色的“前置化、精准化、体验式”人才招引工作模式,实现青年学子和江淮大地的双向奔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