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明灯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寻梦百草园 见证民族魂 红色家乡润我心
07版:青春文字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0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0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红色家乡润我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靖涵 发布日期:2024-02-26 08:52:11

□凤台县第二中学七(6)班  郭靖涵

           辅导教师  陈艳华
  我的家乡淮南,是“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的淮南,是“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的淮南,是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的淮南,除了浓厚的历史色彩,她还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淮南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红色遗址,印记熠熠生辉,成为一个个红色坐标。
瓦埠暴动:霹雳一声震乾坤
  瓦埠湖是淮河中游最大的淡水湖。它南源大别山脉,北依神秀八公山,最后注入浩浩荡荡的淮河,东流入海。
  静静伫立在湖边,湖水如明镜一般,水中倒映着落日的余晖。湖面之下,水草摇曳,鱼儿游动。清澈见底的湖水如同一块宝石,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而那些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儿,给这片宁静的湖面带来了一丝生动的气息。微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无尽的故事。渔人们驶着小船返航,传来阵阵欢笑声,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享受着安宁。可又有谁知道,在这片乐土上,曾有过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瓦埠湖水掀起波浪,带人们重温了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瓦埠湖水卷怒潮 农民起义红旗飘
  那时,农民群众受尽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同时,瓦埠又是多灾地区,“三年干,三年淹,三年蝗虫遮满天” 。灾害连年不断,人民极端贫困,反动统治阶级不但不体恤人民疾苦,反而加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地主豪绅千方百计地鱼肉百姓,人民不满的情绪不断蔓延。
  但幸运的是,瓦埠是大别山苏区的外围,红军敢于斗争的精神鼓舞了瓦埠人民的革命热情。1931年春天,终于在瓦埠湖畔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1931年3月29日,在寿县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革命队伍云集泰山庙。3月30日,党组织发动瓦埠周围方圆二十余里的农民三千多人,在望春园饭店门口竖起了镰刀斧头大旗……
  声势浩大的瓦埠暴动,正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赞扬的那样,“如暴风骤雨,迅速异常,无论什么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瓦埠暴动,声援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为淮南革命斗争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瓦埠暴动鼓舞了淮河儿女的革命斗志,推动了淮河流域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有诗赞曰:“淮河流水浪头高,农民起义瓦埠湖。”
喜看淮南展红旗 革命火种遍地播
  学百年党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瓦埠精神如同火种,撒满了淮南大地;瓦埠精神又如同春风,流淌进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心中。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奋斗出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人民强起来。革命先烈们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今天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在新时代,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