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的成功之作
A6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9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9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的成功之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魏 荣 发布日期:2024-02-05 18:45:40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国史网,前不久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荣撰写的长篇书评,本报特此转载。

 
《草河湾扶贫纪事》——
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的成功之作
□魏  荣
  安徽青年报社记者杨益军,根据四年多扶贫艰辛,撰写出版的二十多万字调查报告《草河湾扶贫纪事》,不仅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扶贫故事”做出了生动的诠释,而且留下了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当下,对照《习近平谈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研读《草河湾扶贫纪事》这本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中国脱贫村调查报告,深感这部作品不失为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的成功之作。    
  位于草河湾里的安徽省阜阳市大许村,是中国数以万计脱贫村的缩影,安徽优秀选派干部标兵杨益军,作为共青团安徽省委派驻大许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在《草河湾扶贫纪事》中多视角、全方位透视了软弱涣散党支部蝶变为市五星级党支部的全过程,书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让这个生动感人的调查报告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的过程。”
  杨益军随团省委工作队开赴草河湾,进村入户走遍全村所有的农户,发现部分农户因不了解扶贫政策,进而对镇(村)干部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八里庄年过半百的朱勤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个村干部见了绕着走的“头难剃”,喜欢发牢骚、说怪话,在他眼里,村干部大都“吃拿卡要”,没几个形象光彩的,他的孤儿侄子和年近九旬的母亲被评定为贫困户,他时常怀疑享受的扶贫待遇被村干部克扣截留,甚至在村民小组会议上大吵大闹。
  在杨益军和工作队看来,老朱本人虽不是贫困户,但拉近老朱同党和政府之间的感情比让几个贫困户脱贫更有意义。
  工作队第一次登门走访时,老朱不冷不热。但接下来杨益军为他办的一件件实事,渐渐让老朱心存感激。老朱的南瓜喜获丰收,但这时南瓜3毛钱一斤也卖不掉,杨益军联系了一家连锁超市,老朱的三亩地南瓜5毛钱一斤卖了4000元;杨益军还为他老母亲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报销了大部分就医费用,从此老朱渐渐把他当成了知心人。
  说老朱“头难剃”不是空穴来风,他的孤儿侄子危房改造补助3万元,他道听途说应该补助5万多元,从此对村干部心生怨恨,为这事杨益军多次来到老朱家,把政府的相关文件一句一句念给他听,把村里的危改档案一张一张拿给他看,掰着手指头跟他算补助款,终于让他心服口服,后悔不该误解村干部。
  老朱虽然在侄子建房补助上反复计较,杨益军不仅不责怪,反而夸赞老朱重情厚义,他弟弟在舟山渔场打工命丧大海,他对孤儿侄子甚至比对儿子还好,在村里还是一个出名的孝子,杨益军放大老朱闪光点,不失时机推荐他当上了西湖镇“身边好人”,尤其当老朱披红戴花走上“颍州好人”领奖台之后,整个人全变了,从那以后在草河湾说话做事满满的正能量!问问如今的草河湾,谁还说老朱“头难剃”?
  杨益军把“头难剃”转化为“颍州好人”的过程,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草河湾扶贫纪事》开篇1.5万字调查报告《谁说老朱“头难剃”》,读后令人对作者执着而富有智慧的情怀所感动,如今一直和作者保持联系的老朱再三表示,永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颍州好人”。
(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
  四年多扶贫时光,杨益军先后在《安徽青年报》发表十多个整版来自草河湾的调查报告,草河湾有十多人事迹经他报道后被树立为先进典型,相继荣获省、市、区各类荣誉称号,大许村成为全省同时期涌现先进典型最多的贫困村。
  杨益军在调研中发现大许村有不少贫困户甘于贫困,不思进取,个别人甚至把《扶贫手册》当成到超市拿东西的抵押品。为此他和工作队树立了大家身边的典型——明恒星。贫困户明恒星多年前外出打工,意外截掉了一只胳膊,长期走不出失去左臂的阴霾,时常到村头的牌场上赌小牌,头脑灵活的明恒星,一只手玩麻将,比正常人的两只手还利索,由此得了个外号叫“一把手”。杨益军和驻村第一书记陈永刚登门走访后推荐“一把手”到帮扶车间就业,他十分珍惜就业机会,每天早出晚归,很快成为车间的顶梁柱。“一把手”的转变促使杨益军在媒体报道了他自强不息的事迹,这瞬间点燃了藏在他心中的梦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短短两年多,“一把手”由一个萎靡不振的残疾人华丽转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颍州区劳动模范。杨益军及时联系人民网和当地党报、广播电视台,大张旗鼓宣传明恒星事迹,一些贫困户看过明恒星的事迹后心生惭愧,当面向工作队表示,和明恒星相比,再不珍惜扶贫政策好好干,今后真没脸见人了。《草河湾扶贫纪事》中万余字《“一把手”》讲述的明恒星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在草河湾脱贫攻坚的不同时期,杨益军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推出不同的典型,极大提振了草河湾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在草河湾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儿子或孙子盖好了楼房,老人却住在破旧的小房,更有甚者,有不少人把赡养老人当成了负担。刘晓杰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伺候植物人婆婆,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杨益军以《草河岸边最美的花》为题报道了刘晓杰的事迹,随后把刊登这篇文章的《安徽青年报》加印几百份在草河湾散发,大张旗鼓宣传全省“百名孝星”之一刘晓杰的事迹,深深触动了一批缺乏孝心的年轻人,紧接着工作队在草河湾树立了二十多位孝老爱亲模范,很快在草河湾兴起了以孝敬老人为荣、不孝敬老人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
  什么才是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陈永刚是草河湾发生巨变的直接领导者、推动者,作为《草河湾扶贫纪事》的灵魂人物,这位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全身心扑在草河湾,在大许村展现的家国情怀和扶贫智慧,客观上为这部长篇调查报告增添了感动读者的元素。在妻子赴德国进修医学的那些日子里,上幼儿园的女儿只能托付给老人看护,他连续二十多天未能离开大许村,每当女儿哭着要见爸爸时,父女俩只能在手机视频中相见。
  大许村有个特殊的贫困户,一家三口有两个精神病患者,工作队进驻草河湾四年多,操心最多的是这个家庭,最大限度考验工作队耐心的还是这个家庭,工作队无奈地把这个家庭称为“大许一号”。工作队为其实施危房改造,因这个家庭的一位精神正常者存有心结和误解,危房改造迟迟无法实施,眼看危改无法动工即将触碰脱贫验收的“高压线”,面对怨声载道的村干部,身心俱疲的陈永刚虽被这个家庭的两个精神病人拎着菜刀和棍子追赶,但仍然不离不弃。有人问到底是什么让陈永刚从始至终保持着这么大耐心?陈永刚答道:“如果我们的母亲落到这步田地,自己弟弟和姐姐也像申美花和她弟弟这个样子,我们肯定永远对他们不离不弃,权当他们就是咱娘、咱姐和咱弟弟吧。”
  扶贫第三年底,陈永刚因病无奈地离开草河湾,村里人听说他突然间就这样离开了,心中特别难受,大家一时无法接受。他在发表离任感言时,说着说着就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在场的村干部个个眼眶发热,村支书马若付再也无法控制离别的情感,捂着脸泣不成声,干脆离开会议室到外面的走廊上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陈永刚离任的消息传开后,大许村一时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许多村民伤心得以泪洗面,工作队房东许辉的母亲李秀英,伤心得一天多吃不下饭,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一辈子没舍得到饭店奢侈过,她破天荒从百味农庄要来一桌丰盛的菜肴,拉着永刚的手泪眼婆娑地说:“好人呀,俺们舍不得你呀。”陈永刚离开大许村,不同版本的“顺口溜”在草河湾不胫而走:“扶贫队长陈永刚,吃住都在大许庄,迎烈日呀顶风霜,好事干了一箩筐……”
  书中三万多字篇幅讲述陈永刚事迹的调查报告《麦浪滚滚闪金光》读来催人泪下!
(四)
  读完这部长篇调查报告,众多专家学者前往草河湾对书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调研,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草河湾扶贫纪事》是一本经得起推敲的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如今的草河湾乡村振兴工作队,比《草河湾扶贫纪事》的调查内容更美。行走在草河湾大地,当地群众对杨益军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赞誉至今仍不绝于耳。
  令人欣慰的是,大许村已跻身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在团安徽省委派驻大许村驻村第一书记蒋鹏带领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调查报告中讲述的草河湾党建工作如今已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芒。工作队和村党总支着力推行的“四事四权”工作法和听民声解民忧的“板凳会”,为《草河湾扶贫纪事》在乡村振兴征程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此文原稿5000字,本版有删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