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劳动颍州出招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9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9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浸润”劳动颍州出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银燕 徐徐 发布日期:2024-01-24 10:39:37

  编者按  出新招,接地气,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将劳动教育作为区域教育高位发展、全面提升育人实效的关键路径,区域整体建构,行动配套跟进,坚持统筹推进、坚持课程主导、坚持家校社协同,构建出“课程+基地+文化”的一体化、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


  假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家庭是学生们劳动体验的重要场所,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阜阳市颍州区探索出一套方法。

假日不闲过 年味里要有劳动的滋味
  寒假前夕,阜阳市六里小学教师康晓黎设计了接地气的假期劳动作业,鼓励学生们利用寒假时间体验劳动,如剪窗花、贴对联、买年货、体验传统美食制作等,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劳动实践的魅力,在完成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劳动参与和劳动技能两个维度客观地为自己打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在这份“劳动作业”的清单上,康晓黎还增加了一项劳动实践作业,希望学生与家人一道参加家务劳动、社区公益服务劳动,走进父母工作劳动的现场,观摩和参与生产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丰富的生活。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发挥劳动在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作用,阜阳市文峰中心学校教师亓颖要求学生们利用假期走访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以及先进工作者,并写出一份详实的采访手记,借此引导学生们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阜阳市北城小学设计的特色寒假作业更是充满“年味”。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列出年货购物清单,并估算家庭买年货的花销;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写关于包饺子、贴春联、守岁、拜年等春节传统习俗的日记,写以“春节”为主题的作文;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鼓励学生收集有趣的对联、灯谜等;科学课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可回收物,进行变废为宝大改造;劳动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垃圾分类、禁燃禁放等宣传活动。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中,颍州区教师纷纷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各出奇招、妙招,布置个性化特色劳动作业,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各类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让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

多元化 校园劳动教育丰富而多彩
  在颍州区各学校,寒假里的劳动课跟平日里的劳动教育一脉相承,“把种粮大户、农业专家请进来,他们是学生们最专业、最接地气的劳动课指导教师”。阜阳市程集镇王湾小学的劳动课指导老师不仅有躬耕农业的种养大户、洞悉市场的企业家,还有研究农业科技的教授、农产品电商达人。
  据悉,在学校的劳动教育课上,学生们不仅学习耕作种植,并体验亲手栽培蔬菜的乐趣,除了开设受学生们欢迎的趣味劳动课程外,该校还集结课程开发专家及骨干力量,整合思政教育与科技教育元素,开发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资源,编著校本课程。“现在学校将校本课程列入课表之中,每周的社团活动学生们到班级菜园里实践体验。”该校校长任丽表示,随着劳动课程的开展,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劳动知识,体验到了种植乐趣,同时在经历过“实践——思考——再实践”的摸索过程后,其思想品德方面也有所进步,不仅懂得了珍惜粮食,也学会了用包容的心态善待别人。
  为了让劳动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王湾小学在课堂教学及实践体验之余,教师们还会引导学生把亲手种植的蔬菜通过义卖、捐赠等形式分享出去,并在课后指导学生将种植实践的情景通过自然笔记记录下来,由此编成一本本充满童真童趣的成长回忆录。
  除了将种植体验带入课堂,颍州区许多学校也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传统文化和学生家庭生活实际等,积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例如阜纺小学的中草药种植、地直育儿园的“四季之食”,东清小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年学会做2~3道菜,到小学毕业时能做10道以上家常菜;而南京路二小、莲池小学、刘锜小学、文峰中心学校也开设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如颍州剪纸、枕头馍制作、格拉条制作、磨豆浆、做豆花等。

家校互动 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一体化
  自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后,颍州区各学校各显神通——阜阳市东清小学、六里小学、苗桥小学、育才幼儿园、地直幼儿园、文峰幼儿园等不仅在校园开辟“红领巾劳动基地”“快乐农庄”“万物生长园” “宝宝责任田”等校园种植基地,让学生在“田间课堂”收获别样劳动体验,这些带着“泥土香”的劳动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在劳动课的实施过程中,颍州区各学校尤其注重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育才幼儿园设计的《我是小当家》,要求幼儿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东清小学的劳动社团为学生量身定制劳动课程,如烹饪课、房间布置,指导学生练习家务技能,并在班会课分享家庭劳动心得。苗桥小学除了大扫除等常见的劳动外,还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植绿护绿、图书整理等“城市小主人”系列公益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劳动本领,养成劳动习惯,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树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意识。
  “学生的劳动体验应来源于生活,我校结合地域传统优势、学生兴趣爱好,积极探索学生校外活动的模式”。阜阳市清河路一小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该校校长许娟介绍,学校的研学活动立足于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之外,还到田地里挖红薯、摘玉米、收芝麻等,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劳动工具,还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
  从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来看,颍州区各学校多渠道、多形式用好校园及周边社会资源,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创造劳动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区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4万余人次,有效促进了学生树立“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外延更广、内涵更深、层次更丰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在颍州区根深叶茂。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据颍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王惠介绍,颍州区各学校基本搭建起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教育模块,完成了劳动教育中“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落地场域与实施的要求,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据介绍,颍州区各学校将劳动教育分学段实施:低年级段开设相关家务劳动课程,加强习惯培养和劳动体验;高年级段成立家长劳动教育讲师团,依托家长的不同职业资源,和学生分享劳动的意义,让家庭成为开展劳动教育最灵活、最便捷、最持续、最具实效性的劳动教育阵地。
  颍州区教育局将劳动教育作为区域教育高位发展、全面提升育人实效的关键路径,区域整体建构,行动配套跟进,坚持统筹推进、课程主导、家校社协同,构建出“课程+基地+文化”的一体化、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
 
参与耕种
捡拾垃圾
小小厨师
自制植物生长绘本
劳动实践日记

□本版稿件由刘银燕、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