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张万万:为爱而留 无怨无悔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亮 任晓华 徐徐 发布日期:2024-01-17 10:31:27 |
张万万在授课 她叫张万万,来自河南省新乡市,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音乐系,预备党员。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张万万一直是界首市邴集乡邴集小学的教师,先后担任音乐教师、语文教师及班主任等。八年的教育生涯让她深深地体验到敬业奉献是为师之本,爱心责任是师德之魂。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她常常以此自勉。 张万万初到邴集乡任教时,公交车只通到靳庄路口,她要徒步走很远才能到学校。由于交通不方便、学校离家远、学校周边没有餐馆,所以张万万中午只能在学校做饭,生活经验极少的她很多时候吃泡面,这种情况下她时常想念她的亲人。但当她上起音乐课,看到那一张张甜甜的笑脸,下课后一个个围在她身边,平时离很远就听到“老师,今天我们还上音乐课吗”的稚嫩的声音,张万万又充满了力量。
作为音乐教师,学生们在张万万的歌声中愉悦成长,她在他们的笑脸中工作日益娴熟。当班主任的几年来,张万万对学生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班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在家照顾他们的是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时常还要干些农活。他们有时来不及洗脸,顾不得换上干净衣服,就匆匆赶到学校。张万万常常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关爱他们,看到有的学生下雨没带伞就买雨衣送给他们;看到有的学生上课没笔,她就买些笔一人发两支;有时还带些好吃的分享给学生们。她还喜欢抽空给女生编头发,和男生聊些最近流行的话题。学生们的爱心似乎比她更热烈,有一段时间她几乎天天收到礼物,有纸折的爱心、花朵、纪念卡,上课前黑板上画着小花,写着“老师你辛苦了”,或者画女孩头像,写着“张老师真美”。她的内心感动着、甜蜜着,她害怕他们浪费时间,告诉他们:“我虽然很喜欢,可我更希望你们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理想,把时间放在成就自己的理想上。”
有一次,有个女生想送张万万一个纸折的爱心,她一脸笑容从教室外边跑进来说:“我送你一个爱心,妈妈。”意识到自己叫错了,女生的脸刷的一下红了,张万万佯装波澜不惊,安慰了她,其实后来听她说当时真是心花怒放啊。
学校有一对双胞胎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家里无人照顾,家长再三要求在校用餐,由于他们学校没有食堂,最后张万万担起了双胞胎中午吃饭的责任。为此,张万万在网上找菜谱,学做饭,尽量让他俩喜欢自己做的饭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文课要写放风筝的作文,看着学生们渴望的眼神,她绞尽脑汁,最后决定带他们出去放风筝。在学校后面的田间小路上,他们唱着歌聊着天,虽然要到的地方不是远方,可诗和梦想在这次难得的活动中慢慢成长。
“因为爱,我嫁到了界首市,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因为爱,我扎根在界首市,和学生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张万万说她喜欢学生们,和学生们在一起嘴角是上翘的、眼里是湿润的,她希望每个学生第一次背上书包满怀期待地跨进教室的时候,看到的是真诚的笑脸,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宽厚博爱的怀抱,所处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家园。她的事业,就是给学生们爱,给他们指引方向,无怨无悔。
□本版稿件由赵亮、任晓华,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