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青春文字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人淡如菊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梓颜 发布日期:2024-01-15 10:41:49 |
□安庆市第十四中学905班 程梓颜 林语堂先生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史上最和谐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于千载,只有陶彭泽。”这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五柳先生的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被后世称赞千年。
他的淡,渗透了他的性格。陶渊明归隐前后,性格是没有多大变化的,平日里,前来拜访的人,不论高低贵贱,只要有酒,他必定都会摆出来。若是他先喝醉,便爽快地对客人说,我喝醉了,要睡觉了,你可以先走了。此话听上去,让人感觉到些微的冒犯。但陶渊明毫无顾忌,他无事求于人,也无心同他人套近乎,靠着讨好别人来升官。这对于陶渊明来说,太过低俗,太过世俗。生性淡而刚直,一个淳朴直率的陶渊明,最后终是受不了喧嚣扰攘的尘世,从仕途中脱身,转身回到了自然与悠然之间。
据说他最后一次从官场辞职已是42岁了,这就是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此之前,陶渊明就有回归山林的强烈愿望,田园的闲适生活是他真正的归宿,是他必然的选择。脱下官服,身被布衣,归隐自然,坚守本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超脱世俗,人淡如菊。
这一归隐,让陶渊明成为了五柳先生,让他走入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境界,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菊,盛开在秋天,自带孤傲之气,是陶渊明钟爱之物。“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借诗句“召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寞”诉说出秋菊的坚贞与傲岸。
暮秋里,菊的身边只有枯藤老树,它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致呢?枯黄惨淡,林寒涧肃。而菊又偏偏没有什么奇丽的色调——同枯叶黄昏般的色调。你说这样的花,开在这样的季节,不就是一个字“淡”吗?巧的是陶渊明与菊一样,选择了宁静的隐逸,在长期的归隐生活中,以菊花为伴,再无案牍之劳形,只有与他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菊。菊,是他不苟世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以素雅坚贞示于人的象征,人淡如菊一般,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同样也淡。
陶渊明的田园诗,同样也淡。人格清高超逸,他的诗同样不华丽,可是他的诗在他归隐后被赋予了鲜活的自然气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然与哲理,困苦与悠逸,这些看似矛盾,可在他的诗中得到和解。简单平凡的乡村,却被他写出了意味深长,他通过这些淡而不凡的诗句,告诉世人,他的归隐,就是如此的义无反顾。
人淡如菊,心澈如水。真实的他,并无虚伪虚构,尽显人性之美。独具慧眼,思考人生,静谧而高远。
这种境界,被世人偏爱,五柳树下,八仙桌前,与人对饮,任酒杯中飘出来朵朵淳朴的菊花,高吟诗一首,醉卧花丛中,生活难道不清苦吗?但是,做回了本真的自己,五柳先生至少是快活的、高兴的。
他为后世带来的,永远是清新的一股清风。无忘,人淡如菊啊!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