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云:“小书记”谋求乡村“大振兴” 宛泽文:让无人机“飞进寻常百姓家” 梅张彬:蔬菜大棚里“种春天” 胡恒泰:创新不止 做强种业“中国芯” 操胜:新港镇的“种田高手” 李义:让小龙虾“住进”水稻田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9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93期  下一期
操胜:新港镇的“种田高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龚茜 发布日期:2024-01-12 09:19:49

  “说到种田,很多人还是老观点,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实际上,现代化农业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走在芜湖市繁昌区新港镇苗掌门农事服务中心大厅里,指着一排排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苗掌门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操胜饶有兴致地介绍道。

  2019年,操胜回到家乡繁昌区新港镇,成立繁昌江禾种植家庭农场,通过流转村民土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短短几年时间,便掌握了精细的农业技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五十多亩扩大到如今的一千五百多亩。
  亩均粮食产量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增收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瞄准这一瓶颈问题,操胜率先带领新港镇农户尝试“早稻——再生稻——油菜——中稻——油菜”两年五熟的种植模式。令人欣慰的是,第一年水稻亩增收就达500多元,获得了大丰收。2023年合作社水稻产量1130多吨,总营收800万元,带动了100多位村民就业,平均每位村民增收达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操胜还成立了苗掌门农事服务中心,先后购入了植保无人机八台、智能高速插秧机九台等,专门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2023年先后培训了六期共五十多位种植大户植保知识和无人机技术,并给考试合格的大户发放无人机操作资格证。
  “希望我做的事情不仅能让身边的人富起来,也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来。”操胜说。近年来,他荣获第二届“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称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