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青聚宣城”打造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汪雁翎 发布日期:2024-01-12 09:10:17 |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汪雁翎
“来到宣城市实习两个月了,这里优美的环境、厚重的人文、热情的人们,让我爱上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前不久,2023年“青聚宣城”实践实习实训(以下简称“三实”)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黄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杨乐作为该市优秀“三实”代表分享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成长感悟。
去年4月,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宣城市校地合作对接会举行,宣城市委书记李中求贤若渴,向高校学子发出诚挚邀请:“成为宣城发展合伙人”,标志着2023年该市“三实”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一年里,宣城市围绕打造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全域推进“三实”基地建设,累计开发“三实”岗位4.9万个,来宣开展“三实”活动的大学生4.3万人,组织开展实地调研、红色寻访、文化宣讲、志愿服务、向社区报到、故事分享会等各类主题活动2400余场,“三实”活动不断扩大影响覆盖、持续深化价值内涵、不断凸显育人实效。
开发“实践+思政”育人课堂
“来泾县有‘泾’喜,暑期实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团队通过访谈和考察的方式充分了解泾县宣纸产业,从乡村生产生活中挖掘艺术活力,执艺术之笔参与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绘制”。去年7月10日至16日,中国美术学院赴泾县蔡村镇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访了该县七个乡镇九个村子,以乡土为学院、以艺术为媒介、以乡野为场域,从“艺绘”“艺润”“艺育”“艺展”“艺创”等五个领域赋能乡村振兴。“感谢实践期间,泾县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周到服务,我们还会再来、常来,推动校地共建写生基地,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队长舒艺洋说。
第一次站上讲台独自给学生上课,第一次被学生簇拥着称呼“杨老师”,第一次听学生信任地诉说成长的烦恼……“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实习之旅,我收获了人生太多的第一次。”杨乐介绍,在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实习期间,她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不仅学校为我们提供优越的实习岗位与成长舞台,市里也统筹为我们提供了住宿、就餐、人身安全、工作指导等周密细致的保障,一站式服务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采访中,杨乐表示希望以后能够留在宣城市,为宣城市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从团宣城市委了解到,深化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工作,将宣城市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是该市聚焦服务推动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既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基层、适应社会,为他们茁壮成长、成才成功提供平台载体,也是该市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为“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提供人才支撑的有力措施。
全市4.9万个岗位,全国1004所大中专院校4.3万人,“三实”工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来宣学子今后会不会留下就业。围绕这一目标,团市委开发一线“实践大课堂”和体验式“思政大课堂”,前者立足宣城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产业基础及地方需求,依托园区企业、村(社区)为教学点向大学生开设;后者主要用好红色资源上好特色课、研学课。该市还打造编排55条青春系列精品实践路线,在小程序中上线“免费游宣城”模块,学生们可免费游览30个A级景区。通过丰富完善各类特色课程内容,有效提升大学生参加“三实”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最后一公里”比的是服务保障
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材料工程系团委书记杨风云的案台上,摆着一沓厚厚的2023年大学生在宣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料。去年暑假,该系15支团队前往宁国市深入开展主题为“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乡村支教、产业振兴、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领域沉浸式锻炼。“回来以后,团队共完成4篇调研报告、1个实践故事、11个短视频、4个微文学作品、1篇论文……”列举实践成果,杨风云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宣城市“三实”工作中,各方需求的精准匹配、服务保障的细致周到得到了高校的认可。
“我们通过系统谋划、精准对接、优化服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三实’中锻炼,将青春课堂搬到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泾县茂林镇团委副书记周颖介绍,去年该镇专门成立大学生“三实”工作专班,制订详细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摸排建立茂林镇在外大学生人才库,动员大学生回乡参与“三实”,并依托“实践青春 扬帆宣城”微信小程序和以往实践基础,吸引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9支队伍110人来到该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去年7月21日,央视新闻“青村有你”新媒体直播特别节目走进茂林镇沈岗村,第一视角展现安徽师范大学师生开展乡村彩绘、乡村美术课堂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
去年2月底,宣城市各县(区)团组织针对学生、高校、用人单位开展详细调研,形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高质量调研报告。报告涵盖2022年社会实践学生分布、实践满意度及各高校及学子实践诉求等情况,交通食宿、实践内容创新、特色岗位开发、实践成果转化等都是学生关心的话题。针对这些问题,团市委制订《暑期社会实践人岗对接情况汇总表》,实时跟踪记录大学生上岗及服务保障情况,并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订保障方案。“‘最后一公里’,比的是精细化服务保障”。团市委负责人说,着眼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各级团组织依托本地特色,做好岗位匹配、交通食宿保障、津贴补助支持等工作,让青年心无旁骛地开展实践。
厚植沃土续写引才“好文章”
2023年“青聚宣城”实践实习实训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介绍了2023年宣城市“三实”活动成果,解读了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十条”,发布了宣城市重点企业、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需求清单,并对“三实”优秀团队、个人、组织、资政报告以及优秀视频、图片、故事等进行了表彰。总结推进“三实”工作的“宣城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工作“一盘棋”;突出青春主题,开创工作“新气象”;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服务“多面体”。提出希望各地各单位不断扩大“朋友圈”,倾力打造“样板间”,建强合作“友谊桥”,续写引才“好文章”做实宣传“扩容器”。
去年12月12日,宣城市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2日确定为“宣城人才日”。近年来,该市牢牢把握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的目标任务,下好创新“先手棋”、抢抓人才“第一资源”,创新主体和人才队伍持续扩容、创新成果和人才贡献持续突破、创新机制和人才政策持续优化,围绕产业创新需求“招引人才”,着力培育更多创新主体“涵养人才”,搭好建强创新平台“集聚人才”,优化完善创新生态“用好人才”,持续招引“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和“制造匠才”,该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作为全省五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该市聚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百强榜”,越来越多的人才成为宣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合伙人”。
中国美术学院赴泾县开展乡村美育课堂
中国美术学院赴泾县乡村创作墙绘
2023年“青聚宣城”实践实习实训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