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四季随笔(节选)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乔治·吉辛 发布日期:2024-01-08 11:12:33 |
作者简介 乔治·吉辛是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在《四季随笔》中,作者娓娓道出了一个田园归隐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其中既有远离尘嚣的恬静怡然,又体现了归隐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终极关怀。《四季随笔》和《蒙田随笔集》及《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齐名,成为散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乔治·吉辛
我在此度过第一个冬日时,曾尝试着用木头燃火取暖,家里的壁炉就是为此安置的。然而,这种做法却是一个错误。因为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屋子里用这种方式取暖绝不是明智之举,不是火势太小,需要人不断地照料,就是火势太旺,使屋内燥热不堪。除此之外,炉火也不失为一种令人愉悦的东西,它是一位伙伴,也是一种能够赋予我灵感的东西。假如我的屋子都用暖水管或暖气等拙劣的现代发明来取暖,它还能够为我带来如此美丽而炽烈的火焰吗?当我坐下来凝视时,它能够变成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吗?让那些科学产物去温暖那些居住在公寓或客栈中的可怜虫吧。如果有人一定要我做出选择,我宁愿像意大利人那样,裹着大衣坐在炉火旁,用钥匙轻轻地拨弄着火盆里木炭表层的那银灰色的灰烬。他们曾对我说,我们正在无节制地耗费着煤资源,这种浪费现象极为严重。为此,我深表遗憾。但是,也许这将会是我生命之中要经历的最后一个冬天了,我总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让自己郁闷地度过它吧。也许在家中用炉膛取火确实是一种浪费行为,但是诸如此类的行为实在是比比皆是,根本无需一一列出。不过,我可以想尽一切办法,用一些自然常识来节约燃煤;然而,自家的燃煤所产生的热量有一半会通过烟囱散去,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我还是坚持选用明火取暖,就像把英国一些优良传统保持下去一样。因为,在自然界的不断演变中,它总有一天会成为过时的东西(现如今人们对生活有价值的东西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
看啊!那炉火与罩灯相处得多么融洽啊,屋内的照明与取暖均由它们合作完成,它们互补不足,相得益彰。正如炉火燃起时会发出轻柔的劈啪声一样,罩灯内的灯芯在燃油的时候也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滋滋作响。我已经习惯于倾听这种交响乐,并乐在其中。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与这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那就是时钟轻柔的滴嗒声。我根本无法忍受那种与高烧时脉搏跳动的速度一样滴嗒不断的小钟,它们只适合被安置在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里。我的时钟却正好相反,它只会发出阵阵轻柔的响声,正如我一样。细细品味着人生的每分每秒。当它报时的时候,那轻柔的声音如敲击银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甜美可爱,它毫无忧伤地告诉我,生命之中的又一个小时已经逝去了,那无价的时光中的又一个钟头——
“它已永远不再属于我们了,却仍被我们视为己有”。
最后一丝火光从即将燃尽的煤炭中映射出来,斑驳的光影在天花板和墙壁上闪烁着,渐渐地淡了下去。我非常满足地长出一口气,走出我的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
名篇解读 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文笔,谱写了一曲“冬季之歌”,冬天的宁静与温暖跃然纸上,生活被他描绘成一幅幅绝美的田园风光画卷。乔治·吉辛描写的冬日生活细致入微,他感恩于为他带来温暖的木炭,沉醉于炉火燃烧发出的声音,平静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让人如同和作者一起置身于这间暖和安全的小屋。这种生活所流露出的恬静心态最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不期而然向往起那种山高水远、云淡风轻的日子,那种从容不迫、观书品茶的写意。写作本身就应该像这样,必须来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和细致观察,即使没有非常惊心动魄的辞藻也一样深入人心。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