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聚焦三个“转变” 构建社区育人“生态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任琪 发布日期:2024-01-05 10:45:05 |
□安徽农业大学学工部(处) 任 琪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践行“一线规则”,聚焦“三个转变”,构建社区育人“生态圈”,精准回应学生期待,有效引领学生成长,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安农版“枫桥经验”。
一、由“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构建社区党建育人“生态圈”。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社区建设融入一流党建治理体系和“大思政”体系建设,在学生社区建设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党委书记直接协调推动,举全校之力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党团组织自治赋能。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试点成立2个功能型党支部,以楼宇和学生组织为单位成立了70个功能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员理论学习、自我教育、成长成才、服务奉献等示范引领作用。三是领导干部下沉社区。7位校领导、22个校职能部门负责人、15个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结对社区,深入到学生的课堂、宿舍和班级中去,定期参加主题班会、开展餐叙、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辐射学生2万人次,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
二、由“说教型”向“走心型”转变,构建社区思政育人“生态圈”。
推进思政工作走心走实,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提升社区育人实效。一是网络问政解烦忧。校党委深入开展“转作风 办实事 促发展”专项行动,将书记校长信箱作为师生反映问题的主渠道,建立工作闭环机制和领导批转跟踪机制,2022年共收到师生来信5937件,办理满意度达92%。优化学生事务办理流程,尽量实现“指尖办事”。建强智慧思政平台,为学生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以生为本办实事。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校园路不平、灯不亮、菜价贵、运动场地滑等实际问题,校党委在全校开展环境革命,办学环境焕然一新。严控食堂饭菜价格,定期开展美食文化节活动。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发放公共“暖心被夹”、宿舍椅脚垫,提供考研免费资料等。三是用力纾困解难事。开展“你来我听”“等风来”等心理活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赋能成长”课程超市。为新疆籍、西藏籍学生定制暖冬系列活动、开设“学霸小讲堂”学业帮扶活动和适应性系列培训等。
三、由“单一化”向“场景化”转变,构建社区成长服务“生态圈”。
按照“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的总体目标,完善学生社区设施,重塑空间功能,将育人空间从课堂延伸至社区,达到“一花一木总关情”的全空间育人效果。一是优化空间契需求。围绕学生需求,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空间建设,设置党员活动站、美育工作室、自习室、爱心室、党团活动室、就业咨询室、心理体验室等七种功能室。全校遴选楼层长245名,推广宿舍楼宇公约和宿舍公约;细化“辅导员——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学生网格化和体系化安全教育管理模式。二是“五育并举”提素养。坚持“五育并举”,15个学院、200余人次辅导员轮值入驻社区,形成“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工作法,以“神农大讲堂”“园艺心理疗法”“农耕文化节”等涵育农耕文化。开展社区课堂,以课程化、项目化、活动化形式开展,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学生自治促和谐。建立健全“让学生参与办监督办说了算”的工作机制,“畅聊午餐会”打造顶格倾听的思政平台、顶格推进的服务平台,持续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办理、尽快答复,跟踪督办,坚持完善“我为学生办实事”闭环机制。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安徽农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成效初显,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被安徽教育工委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高校中推介,在第十九次全国农林高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此外,学校相关做法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