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党代表一门双劳模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8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86期  下一期
师徒党代表一门双劳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3-12-25 09:51:04

□本报记者  程榕娟

  “线路状况都还好吧?越是这个时候,大家越要盯紧了,千万不能大意”。12月20日傍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廖志斌,放下行李就一头钻到智慧输电管控平台的电子监控屏前,一边仔细地看着监控画面,一边叮嘱值班的同事。连日来,我省气温骤降,不少地方都下起了大雪,这让从事了二十多年电力保障工作的廖志斌绷紧了弦,即使在外出差,也不忘时时查问线路监控情况。
  廖志斌,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从部队退役后,2000年分配到供电公司,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压输电线路的运维检修及带电作业相关工作。师从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许启金,廖志斌吃苦耐劳、肯钻研,从一个“门外汉”逐步蜕变成“技能大师”,并沿着师父的足迹,光荣当选全国劳模、党的二十大代表。师徒俩共同书写了一段“师徒党代表,一门双劳模”的佳话。

“要像师父那样执着专注”
  时钟拨回到2003年,经过入职培训回到单位的廖志斌,竞聘进入线路工区,恰好分在许启金班组,跟着师父一起学习输电线路的运维检修。这一跟就是20年。
  “师父不太爱说话,但干事特别有钻劲,很爱研究和捣鼓一些发明。工作之余,还很喜欢看书、做笔记。”在廖志斌眼里,师父虽然不爱说话,却用行动扎扎实实教会了自己很多东西。一次,师徒俩一起去巡线,许启金时不时地拿出小纸条看,廖志斌见状好奇地凑过去看那纸条上写的是什么。“输电线路阻抗的计算。师父是见缝插针地学习线路知识呀”。时隔多年,再回想起那一幕,廖志斌的言语里依旧就是满满的对师父的钦佩之情。他回忆道,师父当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廖,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更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这句话就像一颗螺丝拧在廖志斌的心里,“那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像师父那样执着专注,做好工作,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还有一次带电作业时,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人群中有人感慨道:“要是上下软梯能有个防护就好了,就不用担心人身坠落的事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来后,许启金就开始琢磨这个构思,一有时间就自己动手画图、买来材料设计制作。没多久,由许启金发明的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就亮相了。
  除了这些,师父40多岁时开始学电脑操作的事同样很励志。“当时因为电脑没那么普及,他们那批人中有的人学着学着就放弃了。师父一开始学也有难度,但他不认输,咬着牙一点点学。”廖志斌看着师父从一个电脑“小白”逆袭为电脑“高手”,颇受鼓舞。如今,许启金不仅可以熟练使用电脑,还可以用电脑制图、设计各种模型,“比很多年轻人操作得都要好!”
  “师父就是这样一个人,特别务实,业务上肯钻研,认准了什么事情就一定会干成”。廖志斌说,师父身上的这股钻劲不仅让自己触动很大,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

“我这徒弟是块好料”
  2004年单位组织技能比武,廖志斌在师父的指导下,白天练习操作,晚上琢磨每个细节,那次比武中,廖志斌斩获第一名。“我到今天都记得,走下领奖台时,师父夸我‘是块好料’”。廖志斌笑着说,尝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喜悦,自己钻研业务的劲头更足了。也是在那时,许启金把他那本磨得毛了边、里面划满了一道道标记的《带电作业实用工作手册》郑重地交给了爱徒。
  2012年,许启金力荐廖志斌参加全国500千伏输电线路技能选拔赛。当时宿州市没有500千伏输电线路,廖志斌也从未接触过相关设备。许启金看出徒弟的忐忑,对廖志斌说:“别担心,你行的,加油!”在师父的鼓励下,同样的动作别人练习三遍,廖志斌练习五遍,胳膊肿了,脚起泡了,写字时手不停发抖,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下10层楼高的铁塔,要完成设备的检修更换,廖志斌硬是从最初的20多分钟练到了6分36秒,一举取得了选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安徽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并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从业以来,廖志斌凭借“守护光明”的干劲,累计巡视电力线路10万多千米,消除重大隐患600多处,先后组织参与完成500多项带电作业,实现安全“零差错”,所辖的运维线路成为系统内出了名的“放心通道”。过硬的业务能力也让他多次在劳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三次在全省输电专业技能竞赛中获个人第一名。2014年被评选为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2016年参与编写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安徽地方题库并通过审查验收。2020年被评选为省公司首席技能大师,2022年被聘任为省公司高级专家。
  此外,廖志斌还先后3次被选派前往北京市参加奥运会、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供电保障工作。“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确保了国家电力“大动脉”通道及线路本体安全稳定运行。在今年亚运会期间,廖志斌作为安徽电力支援团队的常务指挥长和他的团队在杭州亚运会现场出色完成供电保障任务。
  “他能吃苦,有上进心,喜欢琢磨,喜欢用新方法解决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一路见证爱徒的成长,同样荣获过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的许启金称赞不已。在一起奋斗了二十多年,他俩的感情早已超越师徒,更像是“胜似亲人”的父子俩。

接过师父手里的接力棒
  今年6月,许启金光荣退休,公司以他名字命名成立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启金工作室”交由廖志斌担任负责人。“这里就像是一个孵化平台,师父有时候还会回来转转,我和徒弟们也经常上这交流讨论”。在廖志斌眼里,这个工作室就像是一种师徒传承。
  在师父的影响下,廖志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又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徒弟、新员工甚至同行分享他的“绝技”和“心得”,手把手教业务、面对面教理论。2019年,他被认证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技能等级评价高级考评员,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廖志斌的指导下,徒弟中有15人成为技术骨干,2人成为市级技术能手。“我经常跟大家说,多做点不吃亏,即使有的事看起来跟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是一种沉淀、一种成长。”廖志斌说。
  “师傅一次次的悉心教导和加油鼓劲,让我们知道,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锻炼出过人的本领。” 廖志斌的徒弟王彦刚说。
  多年来,廖志斌主持参与完成40多项创新项目,拥有国家专利23项,发表科技论文26篇。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拉线制作机具”等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被推广应用,规范了拉线制作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廖志斌正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为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作出更大的贡献。

守护万家幸福的“供电叔叔”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和宿州市委宣讲团成员,工作之余,廖志斌还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运用面对面宣讲、视频连线讲、访谈交流讲等形式,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参会感受及学习心得,累计开展社会面宣讲29场,受众人数5000余人次。他牵头成立理论宣讲团,带头开设“互动、现场、网络”课堂,主动走进党委中心组、基层班组、生产一线、兄弟单位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7场、宣讲先进事迹22场。
  “在我看来,这些年收到的荣誉是压力,也是鞭策自己的动力”。廖志斌感慨道,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多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身为国网安徽电力皖美(宿州)共产党员服务队副队长,廖志斌和队员们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到社区、学校、敬老院、企业等送服务、送爱心、送温暖,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三千余次。2012年起,廖志斌依托“光明驿站”站点,组织开展“心灵关爱”特色服务,参与“圆梦大学”捐款活动十余次,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供电叔叔”。他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带领服务队队员开展助农惠农活动,走访农业用户6779户,消除用电隐患1322处,以安全可靠的电力护航人民群众的小康路。
  坚守平凡,创造非凡。“我守好这些线,就是守好了国家的电,也守护了大家的幸福”。采访临结束时廖志斌说,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自己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争当时代先锋,让劳动光荣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作业中的许启金
同样爱创新的廖志斌
许启金(右二)、廖志斌(右三)和徒弟们一起研究项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