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第十八中学 承苏子遗风 铸铁骨铮铮 勇往直前 迎难而上 责任使生命绽放 奉献让人格升华 跨越时空的相逢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7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77期  下一期
承苏子遗风 铸铁骨铮铮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师嘉欣 发布日期:2023-12-04 11:38:42

 ——读《走近苏轼》

□高三(5)班  师嘉欣
   辅导教师  任相茹
  何谓苏轼?是美酒,是荔枝,是潇洒恣意;是月夜,是西子,是才华横溢;是豪放,是不羁,是身不由己;是跌宕,是沉浮,是颠沛流离。他虽不似子美那般沉郁顿挫、胸怀博大,也不比太白那般浪漫飘逸、仙风道骨,却比他们多了几分“日啖荔枝三百颗”“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清欢和“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的有趣。
  读罢《走进苏轼》,心中感慨颇深,叹东坡文炳雕龙,却生不逢时;愤其心肠慈悲,却身陷囹圄;哀其超凡脱俗,却命运多舛。乌台诗案中,面对“莫须有”的罪名,他低眉嗟叹:“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在王安石变法中,看到新法劳民伤财、遗患无穷,他又愤而上书:“消谗慝以召和气,复人心而安国本。”他虽生在佞臣当道的北宋王朝,身逢极艰难的境遇,却活出了少有人及的高境界,何其壮哉!
  韶华如驶,千年已逝。反观今日吾辈之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自当秉承前人之风貌,兼具“亲射虎,看孙郎”的豪迈气魄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心境。可如今虽有大批青年志士披荆斩棘、怒马鲜衣,但“躺平”“摆烂”之风却仍在一些人中盛行。他们好吃懒做、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自甘堕落,他们甘于平庸,却不敢跳出自己所谓的“舒适圈”,更不敢跨越自己所谓的“鸿沟天堑”。此等悲哀,如何不叫人痛心疾首!
  而今之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繁荣昌盛,皆源自先贤志士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他们如苏轼一般,身上闪耀着同样璀璨的光芒。假使千千万中华儿女皆盲目崇尚追求“躺平”“摆烂”之风,甚至以之为潮流,那么明日之中华又将是何等模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届时我们所站立的神州大地必将风雨飘摇、满目疮痍,这又是何等的悲哀!
  正所谓“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在这个热烈而又张扬的年纪,在这个绚烂而又华美的今天,我们凝望着最初的愿景,忆昔年东坡先生几经沉浮、荣辱皆忘,看今朝意气少年过关斩将、自由奔放,方觉砥砺奋斗之重要,方知先生之教诲没齿难忘。
  星燧贸迁,晷刻渐移。我们虽相隔千年,却仍仰望同一片星空,脚踏同一片净土,即便素未谋面,也仍心心相连。欣逢如此盛世,何其有幸!唯愿此间少年摒不正之气,承苏子遗风,以鸿鹄之志,展鲲鹏之势,趁阳光正好,我们正年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