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家乡 陈兵:乡村振兴就像“过日子” 陈开森:“梨想”成真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7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7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陈开森:“梨想”成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3-12-01 10:19:21

  “普通的梨、苹果咬一口,放一会就能看到果肉发红,这就是氧化了,但是砀山梨不会”。在直播间,砀山青年陈开森通过外景视频、现场吃播、细说文化、数说产品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推介砀山酥梨。在他看来,通过互联网销售酥梨,不仅能打开销路,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农户的思维,提升了乡村振兴的信心。

返乡 从“新”出发
  “梨子是真好吃”“还有货吗”“我帮朋友买几箱”……2014年,砀山县酥梨大丰收,价格却较往年持续走低,果农辛苦一年换来的却是“丰产不丰收”。陈开森一边工作,一边尝试着用手机销售家乡的酥梨,就这样陆陆续续卖掉了几万斤。
  “那时候还是微商模式,最初的一批消费者都是自己的同事朋友,这么一试水还挺有市场的。”陈开森回忆道,“不能浪费‘世界梨都’的称号,还按照老办法卖梨子不是个事儿。”有了此前的成功,2015年,陈开森毅然放弃了在城里月薪过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砀山县良梨镇,期望通过电商模式改变传统的种植、销售模式。2017年,他创办砀山县一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先后注册“罐头哥”“俊汐”“梨礼”商标,为家乡农产品销售打下品牌根基。
  刚开始返乡的时候,生意并不好,有时候预估的销售量不准确,水果采购回来的量比较大,却迟迟销售不出去,导致水果变质不新鲜,最后只能低价处理,常常每个月利润只有两三千元。“都不够还房贷,家人也是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可是我不甘心啊,我想应该还有别的办法。”陈开森说。
  为了从源头上把控果品质量,2018年,陈开森联合了本村4位懂管理、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农民”创办了砀山县鼎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有果园40亩,采用现代化果树种植管理技术,确保水果质量,采取线上下单、线下交易的模式运销,走出一条集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创新了消费模式,缩短了流通环节,节约了销售成本,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为家乡农民的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销售途径。在鲜果成熟季节,合作社通过对接国内知名生鲜供应平台,每天可发货20余吨,创收20余万元。
  2022年,陈开森开始尝试通过抖音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宣传家乡特色农产品优点,拓宽了家乡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渠道。一年时间,抖音做出来几十条百万级以上播放量的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陈开森的家乡和他家乡的农产品,凭借着前期积累的电商销售经验,第三个月销售额便突破100万元。
富了口袋 也“活”了脑袋
  最能够让陈开森感受到返乡的意义,还得是2019年的夏天。那年砀山黄桃大丰收,但价格却只有往年的1/3,市场均价才三毛钱一斤,看着果农在果园里挥汗如雨一整天采摘下来的黄桃,却连投资的农药化肥成本都收不回来,陈开森的心里不是滋味儿。他联系了几个合作的老客户,协商过后决定,今年的黄桃就按照以往的销售价格给农户结算,把利润全部拿出来补贴农户。“这生意挺‘亏’的,但‘亏’得心里特别舒服。”陈开森说。
  返乡的这些年,陈开森不仅富了自己的口袋,还带着乡亲过上了好日子。2017年,砀山县委县政府推行电商扶贫模式,陈开森响应政府号召,承诺高价收购贫困户果农种植的水果。2018年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同时为有从事电商销售能力的脱贫户提供免费的创业指导。2018年开始公司促进48人务工就业,参与公司商品的生产经营,并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户增加收入27.3万元;2020年该公司优先收购脱贫户农产品带动103人,收购金额达51.5万元。2021年7月份砀山县黄桃采收季节,陈开森加大宣传力度和销售渠道,每天为脱贫户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一个多月的时间销售出200多吨砀山黄桃,促进了1500多人次的务工就业。2022年通过抖音直播的宣传和推广,当年7月份开始,三个月的销售旺季农产品采购额达300万元,同时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务工达2000余人次。
  如今,在砀山县,“电商运营”“直播带货”已成了“新农活”,如果不会,简直不能算一名合格的果农。“现在农户自己也会做电商了,农户的孩子们即便在外务工,也会用朋友圈帮着家里卖货,大伙思维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陈开森说,“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家乡能做的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