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以课题研究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 宿州教师斩获全国一等奖 安徽理工大学获批首批安徽省地质科普教育基地 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多元化创新策略分析
07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87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87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多元化创新策略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 娟 发布日期:2023-11-29 11:24:17

□孙  娟

  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应融入多元化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中职学校要构建一个与社区、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协同体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增进学校与家庭的对话和互动,并通过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却面临着教学内容单一、互动性不足、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亟待解决。
  鉴于中职学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深入研究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创新策略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的创新策略,推动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向着更加多元、互动、实践的方向发展,探讨创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形式,构建“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能。同时,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对思政教育的创新进行理论探讨和策略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思政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在落实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实践环节缺乏、教育形式单一、合作机制不完善和互动缺乏等。这些问题既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传统的授课方法依旧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形式,缺乏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却未能关注到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领悟与应用,学生无法深入领悟并吸收思想政治课程的精髓,缺乏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求较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易于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思政工作与社会、家长的合作机制不完善。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在与社会沟通和家长交流方面存在不足,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学生难以在社会实践背景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思政教育中,来自家庭环境和价值观的引导相对薄弱。
  (三)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内容单一和缺乏实践环节。思政教育重点放在了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缺少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的互动,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实际体会和价值认同。
  鉴于上述问题,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应注重实践教育,创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构建互动式的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三、思政工作创新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创新理论
  教育创新理论所构建的研究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理论框架,对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创新理论是一种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推动教育领域变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能够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任务,增强学生的全面能力与精神品格,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将教育创新理论与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结合,以期改进中职学校思政工作。
  首先,教育创新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因而必须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充分利用启蒙式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之中,例如,在学习中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其次,教育创新理论注重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可以借鉴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艺术和体育等多元化元素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既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协同效应、团队意识,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且更具吸引力。
  此外,教育创新理论提倡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技巧和实践技巧,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各种专题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等,不仅能帮助中职学校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关心社会,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的意识。
  (二)思政教育创新理论
  思政工作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思政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借鉴教育创新理论,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创新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思政教育同样需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思政教育创新理论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中职学校思政工作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思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策略应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要参考教育创新的理念来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创新方案,并且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巧,培养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好青年。
  四、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形式
  在教学中融入多元化元素是实施多元化思政教育的关键之一。创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标。巧妙地引入艺术和体育等领域的内容和活动到课堂,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思政教育体验,例如,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创意艺术和体育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辩论比赛、舞蹈比赛以及体育竞赛等。通过多元化元素的灵活结合,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让内容“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推进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的整体成长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拥有高超技艺和优秀心理品格的高技能人才。
  (二)构建“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策略最重要的是构建一种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一刀切”的灌输型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学生个性的需要,构建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则是被迫接受知识和理念的灌输。然而,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给予他们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应当强调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思政教育需要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学校需要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定期的家长会议、家长参观日、家委会活动等形式也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再次,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可以通过在线互通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家长实时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另外,学校也能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学生们提供高品质的学习资源与课程,从而唤醒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最后,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巧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中职学校思政工作中应当积极探索并实施多元互动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和学生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研究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创新策略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的创新策略,明确了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应加强对多元化元素的融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建立有效的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措并举,切实增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并加强实证研究的力度,为中职学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