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身记”
1版:小学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7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7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秸秆“变身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婉 张辉 发布日期:2023-11-20 15:18:26

学生记者总动员

  昔日秸秆只是“草”,如今变身成为“宝”。那么,秸秆究竟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呢?11月10日上午,来自合肥市螺岗小学的本报学生记者代表走进2023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的现场,开启了一场轻松有趣的秸秆“废物变宝”探索之旅,他们近距离了解小秸秆大利用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在参观中进一步激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决心和热情。

□参与学校  合肥市螺岗小学
  刘  婉  张  辉
  学生记者  潘昕怡  王若妍  郑亦凡  李  晨

大开眼界的“秸秆造”
  肥料、菌菇、置物筐、餐盒……展馆大厅内,四处琳琅满目的秸秆制品引来学生记者们的一阵惊呼。在合肥市螺岗小学教科研副主任王志宏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一个摆放了精美餐具的展位。“叔叔,这些餐盘和杯子都是秸秆做成的吗?”学生记者潘昕怡十分好奇。“是的,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秸秆,而且与传统的陶瓷餐具相比,秸秆制成的餐具更能抗菌防霉,还不容易碎裂。”该展位负责人甘昱程介绍道。
  沿着餐具展位往前,一块块由秸秆制成的板砖映入眼帘。学生记者郑亦凡走到展位前,他忍不住用手进行了一下触摸,并发出赞叹:“真神奇,秸秆还能制作出这么好看的地板砖。”“这可是绿色、节能、环保型板材哦,也是由秸秆作为材质的基料,经过深加工而成。”展位负责人沈菲菲叔叔颇为自豪,“利用秸秆制作板材,不仅减少了木材资源的开采,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除此之外,大家还观察了由秸秆粉碎作为“土壤”种植成的菌菇,以及用秸秆制成的花篮、收纳筐、篓子等工艺品。经过加工后的秸秆,不仅能变成日常用品,也能成为居家摆设的装饰品,真是让学生记者们大开眼界。


“秸”尽所能变废为宝
  “小记者们,快来尝尝我们的酱蘑菇。”号称“蘑菇大王”的丁伦保伯伯热情地邀请学生记者们品尝自家展位的酱料,“这是由五种菌菇制作而成,经科学的配制,保持了蘑菇原有味道、口感和营养成分。”丁伦保伯伯还补充道,“蘑菇的培养基可是粉碎后的秸秆哦,一斤秸秆能产一斤蘑菇,而秸秆种植蘑菇后,不仅能作为牛羊的饲料,还能作为肥料还田,得到循环利用。”听完介绍,学生记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学生记者们又来到农产品展示区,与其他展位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展位只有鸡蛋的展示,“咦,难道秸秆与鸡的养殖也有关系吗?”学生记者王若妍提出自己的疑问。“没错,我们的养殖场将秸秆初步粉碎后作为散放土鸡夜晚的垫料,然后定期清除垫料还田,做到真正的生态循环综合利用,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又降低了养殖成本,还解决了农田的土壤改良难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循环综合利用。”一旁的展位负责人鲁义叔叔提起一箱鸡蛋向学生记者们介绍起来,“我们的鸡都是散养、正宗的土鸡,吃的食物也是原生态无污染的,生产的鸡蛋营养价值也很高。”
  “早就听说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收集量巨大,但是不知道的是,原来秸秆‘摇身一变’竟能产生这么大的价值。”活动结束后,学生记者李晨有着诸多的感慨。

  合肥市螺岗小学校长  沈德发:这次安徽青年报社组织的秸秆“变废为宝”学生记者活动,是一次深入的主题实践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秸秆的充分利用所带来的变化,身临其境,记忆深刻。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少年儿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为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
品尝酱蘑菇
观看秸秆造的餐具
观察秸秆造的产品
认真聆听产品介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