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庐剧之花盛开校园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傅军 发布日期:2023-11-13 11:34:27 |
合肥市庐阳中学教育集团36中校区 庐剧之花盛开校园
社团名片
粉墨戏曲社
11月8日下午,合肥市庐阳中学教育集团36中校区,粉墨戏曲社的学生们正在跟着国家一级演员周建梅学习庐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四年前,该校请来周建梅和郁柳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四年来,通过师生的不断努力,使得庐剧之花在校园盛开。
2019年10月,该校粉墨戏曲社16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第四届“玉兰杯”校园戏曲大赛,小演员们在赛场上神采飞扬,动情演绎了庐剧《绣罗衫》,用优美的唱腔、精美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自信满满的戏曲知识回答,打动了现场所有评委和观众。他们不负众望,经过激烈角逐,技压群雄,最终以全场最高分9.873分位居全市第一名,喜获大赛一等奖。
2020年10月,该校粉墨戏曲社报送的参赛作品庐剧《白蛇传·游湖》再次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技压群雄,以合肥市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蝉联“玉兰杯”戏曲大赛校园组一等奖。
2022年5月21日,2021年合肥市校园戏曲比赛活动组委会在合肥广电中心组织评审,评委依次观看报送节目视频并打分。经过现场严格的评审环节,该校报送的庐剧《梁祝·十八里相送》在2021年合肥市校园戏曲比赛中喜获二等奖。
手把手传授
对镜练动作
学生感言
我爱庐剧
□七(8)班 孔美泉
庐剧,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小戏,另有别称花篮戏、采茶戏、灯戏、二小戏、三小戏、和州戏、倒祭戏、稻季戏等,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区,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在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定名为庐剧。庐剧的传统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部分,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同时庐剧演员身兼数角,轮番替换,还要兼打锣鼓,早期庐剧用锣鼓伴奏,主要有堂锣、大锣、小锣三件打击乐器。
通过社团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走圆场步,如何做戏曲里的顺风旗,庐剧的唱腔让我着迷。
我爱庐剧。身为新时代中国好少年,身为安徽人,我有责任把这一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下来,继续发扬光大。
从小学到初中 学习庐剧初心不改
□七(4)班 宋欣桐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戏曲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我和戏曲社团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庐剧的实践,了解了戏曲的基本知识、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社团学姐们的精彩庐剧表演让我们拥有了报戏曲社团的兴趣。第一堂课,老师教我们走圆场步,让我们亲身体会学好戏曲的不容易,让我们掌握唱腔、身段、表情等基本戏曲表演技巧。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戏曲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重点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每堂课结束后,老师将对后续课程作出调整,以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基点。而我在三节课堂里,学习到了一些从未接触过的动作,比如腔调、表情等。
我爱上这门艺术,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四年的戏曲,这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到了初中学校,因为有戏曲社团,我依旧选择报这一项。
追梦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因此,不必畏惧考验,更无需害怕磨砺,要相信,这些都会变成你的礼物,让走得更快,行得更远。
感受庐剧艺术的美
□七(9)班 李嘉琪
戏曲表演以“四功五法”为主。“四功”为唱、念、作、打;“五法”为手、眼、身、法、步。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格式规范与训练要求,只有不断练习这些技法,才能成为合格的戏曲演员。
我参加戏曲社团是因为对舞蹈的热爱和对戏曲文化的好奇。戏曲表演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舞蹈的优美姿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戏曲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从兰花掌等各种基本手位到圆场步,我感受到了传承人的艰辛,体会到了传承人的责任,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魅力。
我们将通过传承戏曲艺术,做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庐剧传承有新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傅军整理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