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绩溪县:青春涌动振兴路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甸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3-10-20 10:41:04 |
近年来,绩溪县聚焦乡村人才培育,为青年人在乡村创业创新提供各类保障,加速培育青年创业“孵化器”,为乡村人才注入青春元素,引导有志于投身“三农”事业的青年人才服务乡村,通过“政府投资+专业人才运营”模式,实现乡村人才回流和项目落地,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有效搭建起青年与乡村的桥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探索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绩溪模式。 “绩”聚振兴动能
产业振兴是拓展青年就业创业新空间的前提,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形成人才的强磁场,绩溪县通过实施系列政策,招引“乡村振兴合伙人”这一有思想、有情怀和敢创新的青年群体,不断加强联系、细化服务,积极构建新型农村青年人才工作体系。与意向青年做好需求对接,在土地、项目、资金等各类要素保障上给予支持,实现人才招引和项目发展的有效融合,帮助越来越多的“合伙人”打造筑梦舞台。去年以来,随着新业态产业的培育,一群怀揣情怀与梦想的青年来到绩溪县“读懂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乡村笔记青年团队入驻该县后,县政府在乡村一线办公,在徽菜发源地设计、规划打造新型徽菜预制菜加工基地,全要素保障解决青年兴业的后顾之忧,给徽菜发展注入动能。
在“文化兴县”战略的指引下,绩溪县充分依托全县非遗、美食、红色、民俗、农耕等特色文化,加快打造研学基地,同时沉浸式融入旅游文创产品,实现促进乡村振兴、城乡文化互动、青少年乡村体验等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建设乡村“理想营地”,吸引“数字游民”转变为“数字村民”,来到绩溪县工作生活。鼓励和吸引青年创业者在乡村建立工作室、基地等,宣传古村落,弘扬徽文化。通过培育乡村“新群体”,引入资本、技术、市场和运营理念等发展要素,不仅为既有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可能,还推动了乡村文化产业、特色产业、县域电商等新产业形态的发展。
团绩溪县委主动链接高校资源,打造乡村“孵化器”,培育有志于乡村振兴的优秀青年。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开展非遗传承、文创设计、乡村服务、支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年了解绩溪,认识绩溪,邀请青年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设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创意。通过举办草坪音乐节、写生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吸引青年大学生、青年创业就业群体来绩溪学习工作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绩”活“一池春水”
今年,团绩溪县委累计组织对接近100支实践团队、1500余名大学生到绩溪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为该县乡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同时与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在县内建立写生基地、实践基地,高校定期安排学生来绩溪县实践实习,并逐渐覆盖全县各有特色的传统古村落,吸引更多城市青少年来绩溪县乡村参观体验。
团县委常态化开展青年交友联谊、人才交流等活动,累计组织县内五百余名优秀青年参加。组织开展“暖冬行动”希望包捐赠、“青春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聚焦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需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托长安镇皖南黄高峰青年学习学院等阵地,组织青少年参与文明创建、“河小青”“林小青”巡河巡林等活动,让青少年感受乡村变化,将来反哺乡村建设。
该县聚焦农村产业发展和青年需求,通过乡村文化旅游节、乡村音乐会、青春电商直播活动、乡村青年分享活动、青年读书会、青年座谈会等载体,组织开展“新知青?兴绩溪”青年人才农耕体验活动,打造青年喜欢的乡村舞台,吸引青年回归乡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打造营地基地,提供类比城市的现代化便捷服务,让青年愿意留在乡村,激活乡村的“一池春水”。
“绩”发深度融合
绩溪县现有31个传统古村落,各村的民居建筑都具有浓郁的徽派特色。近年来,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青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突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农村中丰富的自然资源、非遗资源、农副产品等的市场前景得到展现,面临乡村生产、经营、销售人才不足的短板,绩溪县通过招引以乡村笔记为例的一批有思想敢行动的青年人才来到乡村投资兴业,为全县的优质资源提供良好的运营平台和体验基地。乡村笔记团队在长安镇、伏岭镇书写的乡土创意在广袤的农村田野里蔓延,正快速辐射周边乡镇。伴随着乡村笔记自带的流量效应和青年的模仿效应,绩溪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关注关心乡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通过“双招双引”,该县长安镇大谷村、伏岭镇水村“抱团发展”,采取政府出资企业运营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整合财政衔接资金等涉农资金2000万元,建设纯天然的预制菜加工基地项目,在吸纳了一批青年到村创业就业的同时,周边各村通过与项目“抱团发展”每年可分红30万至40万元,极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该县通过把“乡土工厂”建在农村,让一批青年实现在农村就业,通过电商直播、招募“城市之外合伙人”模式,嫁接该县发达的电商物流体系,将村内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城市,让特色农产品在城乡之间流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通过青年人来绩溪县实地体会、实地感受农村,推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提高农村吸引力。乡土徽菜预制菜正在成为绩溪徽菜的又一青春名片。同时,利用预制菜基地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超级农场,做城市居民的有机菜篮子;采用集体经营、村民种植的富农新模式,在土地集约化利用、“小田变大田”、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将生态农场做成面向青少年的农事体验中心、农业产学研基地。通过订单化种植和收购的模式,让村民从事种养业收入更高、发展农业产业的意愿更强;越来越多本土青年的回归,在保护乡土特色同时,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青春路径。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青年的回归推动着农业农村的转型升级,新创意的民宿、完善的基础设施造就了农村的日新月异。为了吸引更多青年,该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在瀛洲镇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和停用的校舍,聚焦“数字游民”这一新型青年群体,打造青年“理想营地”,建成集研学营地、乡土人才双创中心、乡村数字游民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让青年在绩溪县体验一种“诗意地栖居”生活,让绩溪乡村成为青年“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地,同时带动乡村消费升级,提高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绩溪县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依托山水人文资源,融入青年元素,聚力打造青年创新创业高地,吸引凝聚了一大批返乡入乡青年人才、孵化培育了以乡村笔记“乡土工厂”为代表的特色项目,促进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从读懂乡村到服务乡村再到建设乡村,不仅提升了青年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更让青年在广阔农村大有可为。随着越来越多高学历青年人才来到绩溪县发挥知识、技能、资源、视野等优势,探寻绩溪乡村的发展机遇和产业方向,青春闪耀该县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乡村遇“践”青春
调研古村落
了解中药材种植
支教读书交流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黄甸、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配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受访单位提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