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 坚定理想 强国有我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5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5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缅怀先烈 坚定理想 强国有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金山 肖伟伟等 发布日期:2023-10-16 11:25:05

本报学生记者走进魏野畴烈士纪念馆

参与学校:临泉县第一中学
参与学生:李晗晗、赵俊强、郭敬宇、涂念琦
支持单位:团临泉县委
         临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编者按 魏野畴1928年2月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4月任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4月9日,在率领起义部队转移途中被捕,4月10日在临泉县老集镇惨遭杀害,壮烈牺牲。“四九”起义点燃了皖北的革命烈火,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0月11日,本报联合团临泉县委、临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临泉县第一中学四名学生代表走进位于老集镇的魏野畴烈士纪念馆,用学生记者的视角瞻仰纪念馆,了解属于临泉县的光荣革命历史,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并庄严宣誓,传承先烈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重温誓词
认真听讲解
边观看边记录
向烈士墓鞠躬
 
脚踏征程正青春
□高三(15)班  李晗晗
    辅导教师  潘  臣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参观了魏野畴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生动具体的讲述下,魏野畴的革命奋斗人生如同一幅鲜活生动的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展开。魏野畴十分勤奋刻苦,不仅在23岁时完成了长达15万字的《中国近代史》的创作与《美国史》的翻译工作,更是一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经李大钊介绍而成为较早一辈的革命党人。我们的脚步随着讲解员沉重而饱含深情的讲述在馆内缓缓移动,当这位英雄真实而又伟大的事迹一件件在我们眼前铺开时,当我们一次次被先生的果敢与无畏所感动时,敬仰与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当代的我们,更应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青春奋斗的“秘籍”,用青春书写奋斗答卷,用青春擎起民族的脊梁,扛起时代之大任。青春奋斗的“秘籍”之一是始终坚定理想与信念。在馆中,当我看到魏野畴及与他共同斗争的革命党人的照片时,我不禁红了眼眶:他们是如此年轻,却又如此坚定。他们将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革命事业。那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上饱含的不是迷茫与恐惧,而是充满希望的乐观与坚强,他们眼里闪着的不是战火,而是朝阳。因为,他们始终坚定党的信念与理想,毫不动摇。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重于泰山,是融贯血肉的粗壮筋骨、是压迫双肩的万吨行囊;责任沉于硬铁,是束缚脚踝的沉重枷锁、是高悬颅顶的达摩宝剑。感受先辈们将“性命与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崇高信念,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承先辈遗志,勇担重任,努力化羽,运海抟扶,做时代的掌舵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感先辈遗范 立当下明志
□高三(35)班  赵俊强
    辅导教师  潘  臣
  初到纪念馆,便已被魏野畴那宏伟的雕像所吸引。虽有一股书生气息,但眉宇间却透露出一股“誓与天公争高低”的英雄气概。他的雕像吸引着我,我的心中生成一股敬佩之情,我没想到在我的家乡竟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不自觉中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我想要更多地了解魏先生。
  进入纪念馆中,一张张具有年代感的照片被挂在墙上,似乎想诉尽魏先生传奇而又悲壮的一生;一件件泛黄的物件被放在展览柜中,诉说着魏先生苦难的经历;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写尽了魏先生的人生大事却写不尽他英勇无畏的精神。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我手中的笔早已停止了书写,痴痴地望着墙上魏先生的肖像画,他仿佛跨越历史的长河,就站在我面前,朝我微笑颔首,一瞬间,馆中似乎只有我与他二人。青年时期的魏野畴,经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者。虽然魏先生是陕西人,但他却为皖北的革命操劳不已。可惜的是,暴动最后失败,而魏先生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最终英勇就义,牺牲时仅32岁。
  当我知晓魏先生的结局时,内心是悲痛不已的。他最后是可以逃生的,但他却把生的希望让给自己的警备员,自己坦然赴死。我久久地望着魏先生被捕时的油画,内心早已掀起波澜。魏先生的英勇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无不敬佩。“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魏先生虽客死他乡,但他却被人民记住,他的革命探索和进取精神,他的优良红色基因,一定会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魏先生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局部地区的冲突依旧不断,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革命精神,努力拼搏,顽强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下去!
 
 
这盛世 有吾等青年
□高三(15)班  郭敬宇
    辅导教师  潘  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国共产党历百年沧桑,迎来更大的可为时代。生逢盛世的当年青年学生应当饮水思源、爱国荣国。我有幸跟随团县委参观魏野畴烈士纪念馆,以一个后来全知者的角度回顾他的一生,心中敬佩之情不仅油然而生。
  我们了解魏先生青年时即饱读群书,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又创作《中国近代史》,翻译了《美国史》。看着先生的作品及译文。我想到“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我们青年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无论是嶙峋小道,还是森严壁垒,我们都应不止步于此,应奋力向上,厚积薄发。
先生毕业后遭受排挤,后结识杜斌登,在其推荐下担任一所学校校长。在职期间,他不止一次甘冒杀头之罪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将革命的火种播种在青年人的心中。这让我不仅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进步。”魏先主为传薪火,不惧身死之危,何等大义!
  1923年,魏先生在李大钊推荐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从事革命工作。在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后,他运兵于皖北,担任皖北特委书记,并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于1928年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阜阳“四九”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起义最终失败。魏先生率部撤离阜阳,途经老集时被敌人杀害于界南河边。如今这里只留下了陵园大门两旁“四九举义旗名垂千古,皖北洒碧血光照后人”的对联。
  逝者已矣,精神永存。当代青年学生躬逢盛世,应继承先辈遗愿,敢于立下“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誓言。
  在回去的途中,夕阳是那么的美,一轮红日似烟般挂在天边,数十年前,革命党人抬头仰望的明天想必也是如此之美吧!我想对先生说:“您安心长眠,这盛世,有吾等青年。”

(下转第八版)
  □本版稿件由郭金山、肖伟伟,本报记者徐徐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