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学长变身辅导员入学教育讲成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饶婷婷 发布日期:2023-10-11 10:44:53 |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饶婷婷
“没想到入学后,第一次和辅导员深入交流是在这样的场合。这么多新生一起听他讲述从皖医到皖医(皖南医学院的简称)的故事,氛围很好、很轻松,故事也很励志,对大家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很有启发”。
“感觉很真实,原来学长学姐们在成为辅导员之前,也有过纠结,会在考研、考公务员、考医院这些选择中犹豫不决,这让我对大学生活没那么焦虑了”。
……
没错,从学长到留校辅导员,他们的成长故事,对于每一位刚刚踏进皖南医学院的新生而言,既新鲜,也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日前,皖南医学院团委、学生会联合举办首期“学长说”青春讲坛暨“飞young江城·青智荟”皖医专场活动,邀请了四位毕业留校工作的辅导员讲述各自从皖医到皖医的成长故事,以“辅导员+学长”的双重身份与新生同上一堂青春思政课。
首期“学长说”青春讲坛开讲
“之所以选择留校,还是源于对母校的热爱”。活动一开始,该校临床医学院2023级辅导员王秋姝就干脆利落地回答了“毕业后为什么留校”这个问题。作为该校2018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王秋姝大学期间遇到很多优秀的教师,这其中辅导员黄馨对她的影响尤其大,曾给予很多帮助。“辅导员就像是人生导师一样,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当时就想着,毕业后如果有机会就留下来,和黄老师一起做同事。”王秋姝说。
随后,王秋姝分享了自己的校园故事:第一次参加学生组织面试时的紧张;第一次摆摊宣传部门活动的青涩;第一次组队比赛,通宵准备隔天演示文稿的艰辛;第一次寝室的彻夜长谈,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一次社区义诊的感受,实习第一次抽血的紧张,第一次拿奖的喜悦等以及在毕业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并直言:“这一幕幕、一帧帧都是人生最好的风景。”
华龙,该校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辅导员,也是2018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同样是因为对皖医、对大学生活的热爱,让他最终在毕业时选择了留校工作。“这里的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事事都你追我赶,互学互促,自习室、楼道里、路灯下都是每一个皖医人背书的必到场所,这样的氛围、环境我特别喜欢”。
访谈会上,四位辅导员畅谈了毕业留芜留校的选择初衷、皖医求学和工作生涯的经历收获。王秋姝结合自己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全校“一话夺魁”主持人大赛冠军等成绩,分享其科学规划阶段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的宝贵经验;华龙讲述了自己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在团学工作的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淬炼故事;2020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护理学院2020级辅导员周浩然分享了自己携原创快板《逐梦高水平》参加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文艺展演的难忘经历;2020届药理学专业毕业生、药学院2021级和2023级辅导员唐保露分享了三年前组建研究生志愿服务团,投身“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故事。一个个精彩的分享,获得现场一阵阵的掌声。
把看得见的榜样送到青年身边
学长学姐留校的年年有,为什么今年的留校大有不同?说起这堂青春思政课开设的初衷,主策划人、该校团委秘书都芳说,旨在帮助新生们尽快熟悉校园、适应大学生活、增强爱校荣校意识,扎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其实,我跟他们一样,也是本校毕业后,留在皖医工作的。所以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医学生们学业上的烦恼,也知道辅导员们的留校心路历程。用学生们熟悉的故事来讲成长的这些道理,感觉更亲切,更容易被接受”。据都芳介绍,在近几年的学生活动中,大家发现每每邀请优秀毕业校友返校交流时,学生们都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访谈沙龙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所以今年以来一直在筹划打造“学长说”青春讲坛的品牌,拟邀请一些优秀、年轻的皖医毕业生典型,通过宣讲会、分享会的形式,通过朋辈面对面交流,把看得见的榜样、摸得着的信仰送到更多当下皖医青年的身边。
就这样,经过前期周密的安排,国庆节前,首期“学长说”青春讲坛正式开讲。四位毕业留校的辅导员中,其中三位是本级大一新生的辅导员,读书期间,他们分别在专业学习、学生骨干经历、文艺创作、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表现很突出,所以根据前期安排,四位辅导员的这次交流发言各有侧重。
据悉,为帮助大学生快速融入校园,学校历来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从校级到院级,再到班级,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大大缩短新生入学适应期。此次举办“学长说”青春讲坛是对入学教学的一次创新。“这次分享的四位访谈对象不光是未来要和新生们朝夕相处四年抑或五年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学长学姐,所以同学们全程都听得很投入,积极参与提问,还自发掏出手机用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活动现场老师的话。”都芳笑着说。
分享经验 吐槽糗事 获赞真实
“你们别看我现在坐在这侃侃而谈,腿不抖手不抖的,这其实都是上学时,在学校里参加活动锻炼过来的。”周浩然一番掏心窝的话,将台下的学生们都逗乐了。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参加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文艺展演时,为了漂亮地完成快板节目的演出,他跟着学校专业老师练习吐字发音、身形手势,这对于自学快板的他来说,是一次飞速提升自己的机会。“当时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啊”。周浩然说,正是经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演出的磨练,对自己工作后的讲说能力、沟通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并鼓励大家大学期间不要泡在寝室,与手机游戏为伍,要多走出去、多交朋友、多参加活动,在每一次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跟周浩然一样,唐保露的大学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在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在去实践的路上。三年前,唐保露组建研究生志愿服务团,投身“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每天忙得热火朝天。
“作为‘过来人’,我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实践真的很锻炼人。”唐保露说,首当其冲的就是良好的组织能力与严谨工作习惯的养成。因为组织一支实践团队需要从前期实践方案的撰写、活动内容的设计、队员的招募与培训、活动物资的准备、行程的安排,再到活动现场的布置、人员安排、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后期活动的宣传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家去精心准备,互相配合,“这个过程只有体会过的人才会有真真切切的成长”。说到这时,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虽然在座的还只是新生,但不少学生还是很关心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将来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还是就业?“这些困惑都是很正常的,我在毕业之前也有过这些纠结,想过要去省外发展、想过去三甲医院,也想过考公务员或是考研,但在冷静下来后,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华龙说,大学期间,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这让他在考医院和一些专业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会很吃亏,但是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对自己慢慢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在看到自己适合在管理服务类岗位上工作时,毅然选择了留校做高校辅导员。
“其实,医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记忆,而是在学好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利用桥梁学科将临床学科串联起来,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分享会上,王秋姝就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大家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高效学习,每门学科学习前要形成整体框架概念,有计划地逐个进行理解和贯通。在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方面,要注重设置优先事项,遇事不拖延,将时间利用起来,就可以两者兼顾做得很好。
两个多小时的干货分享,让台下的大学生们直呼很过瘾,“不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和糗事,很真实很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语气,只有‘过来人’的贴心话,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部分学生甚至表示还想再听第二场。
据悉,“学长说”青春讲坛是该校团委本学期打造的青年引航新品牌,接下来还将持续邀请一些优秀、年轻的皖医毕业生典型,通过宣讲会、分享会的形式,讲述皖医人在各地、各领域以奋斗致青春的成长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与学校齐发展,用智慧和汗水、实践和担当书写“大学梦”征程路上闪亮的青春答卷。
![]() “学长说”青春讲坛
![]() 活动现场
![]() 师生互动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