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唐诗中的寂寞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乐言 发布日期:2023-10-09 11:49:50 |
□六安第一中学高三(20)班 王乐言 宫 灯
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秋,夜已深。直庐里,一盏宫灯静燃,值宿的王昌龄着一件薄衫,坐在桌案边,遐思沉沉。朝中事,似水中鱼,动则乱,不动又忧,时势变换,直臣何其难?
从边疆回来已经数年,可阳关还时时出现在梦里。那阴山下,寒色浮兵刃,朔夜月来照沙明,将士阵前血气腾。边庭遥远,如今已触不可及;边庭也近,仅在心中咫尺间。可那些,终究不再属于他。换上学子的青袍,腰间悬系的鱼袋封缄了他心中的兵甲,督军太监眼神里的贪婪与自大,挥之不去,浮现在眼前。他的视线越过纸窗,飞过阊阖,穿入大明宫,看向冷寂的后宫。
良久,王昌龄铺纸研墨,写下了一组诗——《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梨花薄雨寒秋夜,遗失了边塞烈酒军歌、滚烫鲜血、激昂号角的诗人,哀叹着深宫中的宫妃,点一盏孤灯,听一段漏声,挨到天明。英雄此刻落寞的失意,更是心怀苍生的清醒。
王昌龄的寂寞,是孤寂的宫灯。
渡 口
那年,镇江,金陵渡口。已经不算年轻的张祜独坐在渡口旅馆的窗边。
“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不为者”。元稹的一句轻视断言,在皇帝面前彻底切断了张祜的仕途前程。
曾经的长吁短叹、怨天尤人,如今也随风而去了。伫立小山楼,眺望夜江,张祜从乱如麻的思绪中挣脱,望着西斜的天边月,还有初落的江上潮。夜色如洗,痴痴的人坐在江边。江面上,浮着点点渔家灯火,山的剪影,点缀着黄的晕。沉璧入江,月影动人。
思乡人从略显寒酸的行李中翻出墨砚,向店主讨了壶热酒,大口饮下,寒气里,又慢慢吞吐着热气。以酒入墨,呵笔落书。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字里,有些许酒香,笔画酸苦,飞白似泪光。两三星火,难寄游子情长。诗名为《题金陵渡》。张祜的寂寞,是思乡的渡口。
孤 山
初见,山是山;再看,山又不是山。
登山的,只一个人,他拿根竹杖,沉默前行。山脚下,郁郁葱葱,有鸟鸣同行;半山腰,林木苍苍,有流泉相伴。直至山顶,无鸟声,也无流水。朝廷不见仕,匹马赐金回。周近毁人语,佯狂笑人哭。只剩这座山了,两两相对,两两无言。山不言,人也不言。不能,不想,抑或不愿?直至黄昏。登山人站起来,扶着拐杖,走到了顶峰崖边。天燃成橘红色,片丝云彩也没留下,山背的轮廓沉默着慢慢浮现,像海边潮退的礁石。
良久,登山者留下一首诗,记录下了和敬亭山的这次相遇相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寂寞,是独坐的孤山。
枫 桥
有苇,有寺庙,有渔火,有小舟,有月;还有个落魄的人。没多大名气,也没多大才华,这人叫张继,考举不中,但会写诗。
在动荡不安的王朝中,在漂泊不定的客船上,水流轻轻地托住船身,倚着小茶几的诗人从船篷里向外望,忽得听见一阵奇异的声响。他来了兴致,凝神听去,却只是乌鸦啼叫。月落了下来,半梦半醒的诗人,隐约又听见了一阵悠悠的钟声。枫叶早落,水面上也有,船舱里有时也飞来几片,上面有着白瓷般的薄霜。人欲睡去,夜却清醒。羁旅游子拢了拢袖子,披衣起来,到了船头,困意顿消。沉默许久,回舱,铺纸,磨砚,蘸墨,一气成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名《枫桥夜泊》,写的是张继的寂寞,是愁眠的枫桥。
宫妃的哀怨,藏的是王昌龄心怀苍生的寂寞、感伤;思乡的渡口,停着的是张祜羁旅情怀的苍凉、洒脱;独坐的孤山,等的是李白茕茕独立的孤傲、寂寥;愁眠的枫桥,载的是张继流落他乡的黯然神伤。
他们的寂寞是唐诗中的寂寞,也是时代滚滚浪潮的寂寞,更是抚慰无数失意者的寂寞。寂寞是一种情怀,期待有人能懂;寂寞,是一种失落,无人能懂又如何。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