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转化学困生的小学数学实践研究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娟 发布日期:2023-09-27 10:49:32 |
□泗县雪枫小学 刘 娟 在我们的课堂上存在部分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歧视学困生,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风趣横生,培养学困生的自主意识
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这需要教师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为了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我颇费心思。课前,我拿出一副扑克牌:“我们做个小游戏好不好?”班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今天我们玩的这种游戏叫‘快算二十四’。只保留数字牌,分成四份,同学们分成三组,我自己一组,每组一份,各组每次出一张,每张牌都要用一次,并且不准重复,最先算出结果为24的为赢家。”
很快我和学生进入了激烈而刺激的竞技中。他们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讲台前面的我和三个学生代表。我们刚刚把手里的牌亮出来,就听到他们在小声地嘟囔“5乘6得30,30与8……”“6和8相加……”他们还在念叨,我则笑着把计算方法说了出来。一连几次,都是如此,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啧啧”赞叹声。我趁机对学生们讲:“其实,这个游戏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加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时,我们只要在头脑中事先储备好关于24的一些常见的组合,比如4乘6、3乘8、2乘12等等,计算的时候灵活运用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运算顺序,计算时尽量往这些组合上凑就可以了。”随后,便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新知之中。一节课下来,包括学困生在内,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因为对此感兴趣,就连计算的正确性也提高了不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可以把逻辑严谨的、抽象的数学课上得“好玩”一些:少一些繁琐分析,多一些情感体验;少一些成人面孔,多一些童心意趣;少一些机械训练,多一些趣味活动……经常引导学困生在好玩的情境中学习、探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到我们的学习行列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想方设法,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我们从细节抓起,从具体的方法教起,把帮“学困生”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结合,这对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望,为数学课的学习铺平道路。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困生认真听讲,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学习交往中,体会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养成全面、细致的审题习惯
学困生由于阅读、审题能力不足,导致数学学习,尤其是应用题学习存在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加强对他们阅读、审题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全面、细致的审题习惯。例如,针对学困生审题时只重视题目中的具体数量,不重视完整地理解题意的情况,可以教他们先“全读”,从整体上弄懂题意及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字画出来,以提示自己解题时格外注意。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学困生的教学,教师更应该有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激起学困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困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去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拿人民币的游戏。屏幕上有4件商品,价格分别是5角、2元、1元5角、4元9角。请学生分别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有的学生竟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找零来解决。“老师,我用3个2元买4元9角的小熊,你要找我1元1角。”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加入到课堂学习和探讨中。
在这节数学课中,学困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激动不已,我深切感受到其实学困生并不“困难”。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中。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让“学困生”永远有前进的动力,自觉融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