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晴雨:“小姜农”助农又助学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5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朱晴雨:“小姜农”助农又助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徐小波 发布日期:2023-09-25 09:36:55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收姜正当时。9月以来,随着铜陵白姜的陆续成熟,当地的姜农们也开始忙活起来。每逢周末,铜陵市义安区董店中学九年级学生朱晴雨也会加入其中,帮家人搭把手。姜田里,小小的身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小到大,这片姜田不仅养育了我,也承载着全家一年又一年的希望,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姜田增产,是兴趣爱好,也是儿时的心愿”。系上围裙、戴上手套的朱晴雨模仿着大人的模样仔细观察着生长中的白姜。在当地春暖升温、土壤湿度最大的时间节点播种白姜,有效改善白姜减产的现状。

朱晴雨(左一)在姜田里帮助家人干农活

变身“小姜农” 化解白姜减产难题
  说起朱晴雨对白姜的研究,还得从她的家庭说起。家住天门镇新华村的朱晴雨祖辈世代务农,种植白姜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收成好时4亩姜田一年会有近8万元的收入。
  “小的时候,经常随爸爸妈妈一起下姜田,对白姜的种植、生产并不陌生。”朱晴雨掰着手指比画着,像是催姜芽、挖姜田、踩姜垄,白姜的生长习性她都略知一二。在她的印象里,当地人一直都是循着“阳春三月踩姜垄,清明四月下姜阁”的自然规律去种植白姜,但是间隔几年就会遇到产量减半、收成不佳的情况。“看着爸爸妈妈愁眉不展的样子,说不上来的心疼。”懂事的朱晴雨说。  
  说干就干,学习之余,一有时间,朱晴雨就带着工具、笔纸来到自家的姜田,仔细观察生姜生长情况,并给生姜施肥、打药,不时地用笔记下。“白姜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不耐旱,只能在无霜期种植,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8℃。”朱晴雨有一本专门记录白姜种植知识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她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的资料。通过对清明前后空气和土壤温湿度的长期测量对比研究,朱晴雨逐渐摸索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白姜生长的联系。  
  2021年3月初,朱晴雨拿出自己的“研究资料”,认认真真与爸爸妈妈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能看得出来,孩子准备得很充分,又是分析了一大堆数据,又是给我们讲各种原理,又是做推论,不像是玩玩的样子”。朱晴雨的妈妈回忆道,身为父母,看到孩子这么用心地去做一件事,当然选择支持。就这样,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朱晴雨拿自家姜田当作试验田,在当地春暖升温、土壤湿度最大的时间节点播种白姜,以期解决白姜减产难题。  
  令人欣喜的是,当年5月上旬朱家亩均姜种出芽率提升了10%,国庆期间4亩姜田产出白姜1.1万斤,亩均增收4000元。一家人都高兴坏了,也坚定了支持她研究的信心。

成立探究小组 研究成果科普竞赛夺冠
  然而,同年村里部分姜田仍然出现了减产问题,一个丰收一个减产,鲜明的对比让村民们充满好奇。此时的朱晴雨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为了更准确把握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让每一次播种都踩在点上,她申请加入学校气象兴趣小组,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好学、有韧劲,想要学会的事就一定能钻研出个一二”。在班主任朱文眼里,朱晴雨比一般的学生都要有钻研精神。才升七年级时,英语学科拖后腿的她硬是与英语“磕”上了,经过两年的努力,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各科成绩稳定在全校前五名。
  加入气象兴趣小组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朱晴雨牵头组建探究小组。清明前后,她和同学们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坚持每天收集记录校内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前往市气象台、国家级气象公园进行实地观察、测量,最终确定当地潮湿现象是因“前期气温较低,后期气温快速回升导致室外露点温度大于或等于室内地面温度”所产生的“回南天”现象。朱晴雨据此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探究当地“回南天”现象产生条件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举获第九届安徽省中小学生气象科普竞赛中学组一等奖。
  获奖后,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朱晴雨结合“回南天”现象研究“姜阁催芽、深翻高垄、遮阴搭棚”等种姜提产技术,通过宣讲和科普,带动姜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有效解决了白姜减产难题。

传承好家风连续九年友爱孤儿同学
  除了在白姜种植和气象研究上有着不错表现,朱晴雨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是老师和同学们交口称赞的榜样。
  熟悉朱晴雨一家的人都知道,过去九年,她们家多出来一个女儿。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同学小娟(化名)。小娟是一个孤儿,自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自上幼儿园起,朱晴雨就经常带着小娟回家玩,留她在家中吃饭。到镇上读小学后,朱晴雨的母亲在学校旁租房陪读。此时,小娟的爷爷已年近八旬,经朱晴雨提议,母亲和小娟的爷爷商量后,将小娟也接到镇上读书,并住在一起。朱晴雨虽然年纪略小一些,却像姐姐一样照顾小娟,有新衣服总是让小娟穿,并在学习上帮助她。朱晴雨的母亲也与小娟的爷爷签订了抚养协议,承诺他们义务照顾小娟。正是在这样的友爱淳朴的家风熏陶下,朱晴雨恣意快乐地成长着,坦率真诚、乐于助人。
  2019年9月,朱晴雨家庭当选“安徽省最美家庭”;2020年12月当选“全国最美家庭”。朱晴雨也被评为铜陵市第五届“新时代好少年”。

课间休息时,朱晴雨(前排左一)与同学讨论题目

点 评
  朱晴雨是班级副班长,稳重懂事,会学习、善学习,学习成绩优异,长年跻身年级前五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管理班级事务中,朱晴雨非常热心,和同学们相处融洽,遇到同学请假未来上课的,她会主动把课堂笔记借给同学抄;数学强项的她课下经常给别的同学讲题。在同学们中间拥有很好的人缘和口碑。
  因为喜欢看书,且有奉献精神,朱晴雨还担任着班级图书管理员,即便每天学习繁重,她都会认真地为每位借书还书的同学做好登记工作,并且提醒同学们爱惜书本。
  此次获得铜陵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是对她的表扬和肯定,更是她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号召更多的同学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班主任  朱  文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徐小波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