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古镇上的青年“ 守艺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徐 发布日期:2023-09-25 09:04:21 |
□本报记者 徐 徐 位于芜湖市湾沚区南部的西河古镇,毗邻青弋江,拥有六百多年历史,过去曾是重要的水码头,承担着中转货物的重要功能。因往来人员聚集于此,古镇形成了一条老街,街上住户众多,店铺林立,烟火味缭绕。随着运输方式的改变,古镇码头的繁华不再,老街也随之归于平静。
2014年,西河老街被评为中国文化传统村落,成了旅游地。如今,老街两旁是修旧如旧的古民居,还有民宿、店铺。一群从事铁画、糖画、平裁等传统手工艺的青年,既是老手艺的传承人,又是创新者,他们坐得住冷板凳,善学好思,把传统融入现代,给传统手工艺赋予新的活力,将手中的技艺打造成古镇老街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古镇呼唤青年,青年热爱古镇,这是一场古镇与青年、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热爱 冷板凳上坐出新品
一把铁锤,一支镊子,一个铁墩,一台点焊机,还有一小堆铁丝,这是陶绍军制作铁画时的全部用具,“啪啪啪”“滋滋滋”的声音,不时地从他位于老街上的铁画工作室里传出来。
记者步入铁画工作室时,陶绍军正在埋头制作一对门神,平头、短袖、消瘦、干练,烧、敲、捶、贴、按、焊,陶绍军动作娴熟,不管铁丝是粗是细,他都能拿捏得十分到位。“这对门神要做两个月,市场零售价在8000元左右”。
芜湖铁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为数不多的传承人,陶绍军便是其中一员。
“您有徒弟吗?”记者问。
“以前有好几个,但后来都不干了”。陶绍军无奈地说,他们耐不下性子,觉得出一幅作品的周期太长了,不愿低着头整天敲敲打打,点点焊焊,连玩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陶绍军制作铁画已有22年的时间,从他手中制作出去的成品有很多件,小到梅兰竹菊四条屏、各种赛事的吉祥物,大到挂满一面墙的大件。“我从小受人影响就爱好制作铁画” 。陶绍军说,铁画的魅力和特色就在于任何美术作品,都可以通过锻打焊接,以铁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铁丝一根一根地锻打做出来,烧红后捶打成想要的图案,再一点点焊接起来,形成一幅画”。
铁画对铁丝的粗细厚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胡须要用最细的铁丝锻打,衣帽上的花纹要用细铁丝一根根地勾焊起来,要十分专注才行,工作时被烫伤、烧伤是常事”。
但陶绍军乐在其中,“一旦投入其中,我一天能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觉得累”。
作为招商项目,三个月前陶绍军把自己的铁画工作室建在了西河老街上,白天他在沿街的一楼工作,晚上去阁楼上休息, “这里很安静,特别适合我制作铁画,晚上我会去青弋江边走一走,吹吹江风,看看江上的夜景,我很喜欢这种状态”。
陶绍军的铁画不愁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个人,都有到我这订制铁画的,我还要帮人做代加工”。陶绍军说,有时来了大订单,十几米长、三四米高,有山有水、有林有木的那种,就得没日没夜地去赶制。“以前没有电焊机,全靠煤火烧焊,那时更慢、更要耐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出好作品,有了好作品,才不会愁没生意做”。
但陶绍军又绝不是只知道埋头干活,对于如何创新铁画他很有想法,并且正在付诸于行动,他放下小铁锤,站起来指着墙上的两幅装在木板上的铁画说:“这是我用铁画做出来的甲骨文,在全国都是首创的新品,我还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比如,模仿打铁花,在一面流着水的墙上泼铁水,让其迅速凝固,形成泼墨山水铁画,表演性强,作品也会很好看。”
陶绍军属于返乡创业青年,当地政府给了他很大支持,房租都会以奖补的方式返还给他。与其他类型的作品不同,铁画作品是不署制作者姓名的,做得好与坏,靠责任心,“因为自己还是能认得出来的,要对得起良心和这门手艺!”
陶绍军在制作铁画
创新 小糖画走出大世界
一块铝板,一把铝勺,一口铝锅,一块麦芽糖,一个电磁炉,加热后变丝滑柔软的麦芽糖,从铝勺里淌“画”到铝板上,铝勺成了“画笔”,麦芽糖成了“颜料”。很快,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糖兔子、糖小猪便成型了,逼真得让人舍不得吃。
“90后”的王强便是执铝勺之人,他是老街上云雀糖画馆的主人,“我祖父生前就是做糖画的,云雀是他的艺名”。王强说,他之前干过很多事,后来觉得还是做糖画更符合自己的心意,也算是对祖父手艺的继承。
花了十多分钟,王强又做了一个美猴王糖画,“像这样复杂的糖画,售价一般在百元,是功夫钱,如做类似中国龙的糖画,则需花费更多精力,收费也会更高些”。
和陶绍军的铁画一样,王强的糖画也是不愁卖的,“不少单位在我这订制糖画作为伴手礼,有家单位一次性在我订制了600个糖画”。
但王强又绝不只是个卖糖画的人,他将糖画作为一门艺术推广了出去,“湾沚区和南陵县有不少少年宫请我去开课”。王强说,他还在学校里开设了糖画兴趣班,作为延时服务学生报选的社团之一,“想进我的糖画兴趣班是不容易的,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才行,期期都爆满”。
云雀糖画也是研学活动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项目,王强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赛事,让糖画艺术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
在云雀糖画馆里,还摆放了不少装裱在画框里的大件糖画,如《珩琅山》《西河古镇》,“它们是不能吃的,加入了防腐剂,是作为糖画工艺品和收藏品存在的,可以挂在室内的,寓意生活或事业甜蜜蜜,这也是我的创新,很受市场欢迎”。
王强说,“祖父做的糖画,图案都是些小动物或传统文化里的人物。我让糖画与时俱进,我做‘奥特曼’、火箭、高铁模型,迎合小朋友的喜好”。王强看重创新,也喜欢创新,他说,“许多传统手工艺之所以难有继承人,主要还是因为缺少创新,跟不上时代,从而陷入困顿”。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得像,为此他刻苦钻研糖画技艺,“我带着事先做好的糖画去展示,有人觉得不是我画的,是用模具倒出来的”。
王强在做糖画
延展 古镇故事更精彩
婉香衣是老街上一家传统裁缝店,店主婉香是一位女青年,三年前从外省来到西河古镇,在老街租下来一栋两层高的老木楼,做旗袍。
天井、缸荷,竹竿上挂着一匹匹藏青色的碎花布,婉香衣的一楼意境悠远,婉香也人如其名,穿着合身的旗袍,安静温婉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芬芳,“我喜欢这里的气氛和环境,没有人挤人的喧闹,没有那么浓厚的商业味,有订单我就开心地去忙,没有就去楼上看看书,享受老街的宁静”。
量体、裁衣、缝纫、熨烫、成型,机缝、手缝均有,婉香能为顾客订制各种款式的旗袍。除了做旗袍外,她还自主创新,手工编制红绳和生肖手链售卖,非常受顾客的欢迎。现在,她又开始制售汉服,丰富延展了店内的产品。
婉香平时吃住都在老街上,“镇上很关心婉香的生活,她跟老街上的老人和孩子们都处得很融洽,我女儿放学后就喜欢到她这来玩。”古镇老街上的讲解员何燕说。
何燕是西河古镇的媳妇,也是古镇上新手艺人们的好朋友,“西河老街成了中国传统古村落后,陆陆续续来了些游客,我本来也不会讲解,但我性格开朗,乐于学习,对老街很感兴趣,很快就当上了业余讲解员”。何燕说,免费给游客做了几年讲解后,镇领导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做得更专业些,因为对古镇很有感情,加之能顾上家,于是她答应了,在古镇上开了第一家地接旅行社,自己也正式成为老街上的导游,“我不是照搬照抄生硬讲解词的导游,而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延展了其内涵,讲得更生动精彩,更接地气,我也算是个新手艺人,演说讲解就是我的手艺,我正在不断延伸它”。何燕说,她见证了老街一步步发展,是政府一点点将其打造起来的,招来了民宿和店铺,做来了人气。这里还有“月上西河”民俗文化节,有‘十里红妆’古装中式婚礼,有流水宴……对于古镇的未来,何燕充满信心,她说自己愿意宣传推介古镇,讲好老街上新手艺人们的故事,为西河古镇的发展奉献出青春的力量。
书记点评
古镇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实际上是湾沚这座小城与青年双向奔赴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我们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就业创业,让更多青年成为“城市合伙人”“乡村代言人”。一是前端更显用心。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大学新生欢送仪式,聘请大学新生为湾沚城市形象推介大使,埋下学成返乡回报桑梓的种子;持续开展“才聚湾沚高校行”活动,先后走进11所高校,发布岗位4200余个,开展“扬帆计划”大学生产业实习、政务实习,吸引高校学生来湾就业创业、实践实习,特别是“三下乡”“返家乡”火热开展,2023年暑期就有7所高校16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来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政策更显用力。深入实施“津梧桐”人才计划,围绕青年安家落户、就业创业的“急难愁盼”,先后出台“津梧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产学研创”人才政策十八条,打造人才政策2.0版,让青年更有政策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在参与城市建设、扎根乡村中实现自身价值,先后两人获评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两个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三是服务更显温暖。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前来求职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像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所在地的共富乡村鸠兹湾,通过打造青年乡舍等,吸引四十余名“新农人”扎根于此;搭建更多青年交流平台,举办长三角青年共话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让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人才更出彩。
□团芜湖市湾沚区委书记 刘 敏
□本版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