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军:19年坚守 点亮乡村学子梦想 王茹:青春无问西东 岁月自成芳华
05版:红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4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4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蒋庆军:19年坚守 点亮乡村学子梦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彭林华 徐徐 发布日期:2023-09-25 08:46:09

  编者按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蒋庆军19年坚守乡村,为乡村学子点亮梦想;王茹13年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丝不苟,用心爱护着学生。



 蒋庆军(中)和学生在一起

  他扎根乡村教育19年,用心中的爱点燃学生们眼中的光;他潜心精研教学业务,下乡送教50多场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蓬勃动力。他先后获“亳州市学科带头人”“药都最美教师”“市乡村创新创业领军能人”“安徽省乡村首席教师”“全国最美教师”、首届“全国十佳书香校长”等称号。他就是亳州市谯城区大寺初级中学副校长蒋庆军。

爱生如子 爱校如家
  2012年,蒋庆军带着领导的重托与期望,来到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蒋瓦民族小学任职校长。初到该校,眼前展现的是一个杂草横生的校园,学生和教师们的眼中没有朝气。那一刻,蒋庆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乡村学校。经过深思熟虑,蒋庆军制订了“一年一变化”“三年一规划”“六年大变化”的办学总体规划。短短几年的时间,学校校风校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
  蒋庆军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有一名男生,因为母亲改嫁,父亲又患有精神病,导致情绪消沉,甚至几次出现辍学的想法。蒋庆军便经常找这名男生谈心,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并多次到家中家访,为他义务补习功课。2018年,该男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亳州市第一中学,为了支持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蒋庆军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主动承担起他所有的学习费用直至高中毕业。
  2014年9月,蒋庆军父亲因为年龄较大,不小心摔断了腿,他把父亲接到学校,白天上课,课间和晚上照顾父亲,尽管这样他从未耽误过一节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每位师生,学校在校生也从当初的不足百人发展到三百余人。每当有人问他累不累时,他微笑着说:“累并快乐着!教学和照顾老父亲都是自己分内应尽的义务。”
以身示范 用心坚守
  2016年底,当地一所民办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面向全市招募优秀教师。该校负责人亲自找到蒋庆军,当面承诺给予丰厚的待遇,并安排他担任学校主要领导。面对诱人的条件,蒋庆军微笑着说:“作为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在乡村,我的梦想在乡村,我爱乡村这片沃土,我愿意扎根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他婉言拒绝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教育部门一再发布延迟开学的通知,眼看着中考一天天临近,结合“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案,他立即组织班主任召开视频会议,制订切合实际的线上学习计划。为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正常开展线上学习,他驱车奔赴在路上,排查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走访排查时发现有四名建档立卡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条件线上学习,他立即筹备困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精准施策为其中两名学生送去了电视机,联系电信局免费为另外两名学生送去了信号接收天线和有线电视信号,真正做到“一户一案”“一生一档案”,确保线上学习全面顺利推行。
自我成长 传递能量
  蒋庆军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他悉心研究班级管理、教研课题,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每年应邀参加全国各地讲座近100场次,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带给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仅2022年暑期就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了十多场次的公益讲座,让全国一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最为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智慧。
  除教育类公益讲座活动外,蒋庆军还是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员,他义务参与社区讲座活动,宣讲党的政策。他还积极参加亳州市谯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谯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名师来”送课活动,为学生义务讲解作文写作、安全常识等,受教学生达一千多人次,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蒋庆军说,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在广袤乡村,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在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他愿和这些教师们一起,扎根乡村教育沃土,让更多乡村学子走出乡村,成就灿烂光明的人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