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4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48期  下一期
论 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 发布日期:2023-09-18 07:33:09

 □[英]弗兰西斯·培根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他12岁即入剑桥大学深造,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萌发了质疑传统观念和信仰的思想。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培根得到詹姆斯一世的重用,官至法相,后因被指控受贿而遭免职,从此专心致力于学术著述。由于在哲学及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根被尊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曾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处女作《人生论》与蒙田的《蒙田随笔集》、布莱士·帕斯卡的《思想录》并称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史上的三大经典之作。

    美德好比宝石,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会显得更加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且具有高尚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与所谓的外表美毫无关系。
    美貌的人并不见得在其他才能上也会显得出众,就仿佛天地在创造万事万物之时,只求无过,不求完美一样。因此,许多容貌出众的人往往一无所有,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外在的东西,而不是高尚的品德。但这种观点也并非绝对,比如罗马的奥古斯塔斯·凯撒、菲斯帕斯,法国俊美的菲利普,英王爱德华四世,雅典的阿尔西巴底斯,波斯王伊梅尔等,他们不但是品德高尚的人,而且,他们又是各自时期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就美而言,形体之美要胜于外貌之美,而端庄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境界的美是无法用图画表现出来的,也无法在生活中一眼看透。每种绝妙之美都有其独特之处。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阿佩利斯与艾伯特·杜勒二人谁更玩世不恭,他们一个是按照几何比例描绘人像,另一个则通过选取不同人身上的最佳部位创造出最完美的画像。
    这些画坛名人画出来的画恐怕只会取悦他们自身,而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并非认为画家无法画出一张更加美丽的脸,只是觉得他们应该用一种更加巧妙的绘画方式来做到这一点(就如同音乐家创作出一曲优美的歌一样),而不是只凭借呆板的公式。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面孔,如果只是从局部加以观察,是找不到什么优点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却非常美丽。
    如果美的主体的确存在于端庄的举止之间,那么有些人在年老的时候反而会显得更加可爱就不足为奇了。人们常说:“美丽的人,即便是到了暮年也是美丽的。”美就像盛夏里的果实,很难保持长久。它通常会使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在年老的时候却悔恨不已。不过,毫无疑问,如果美能恰如其分地展现,那么就会使人们身上的美德昭然,恶行羞隐。

 名篇解读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富含哲理。人们经常谈论“美”,美丽的人,美丽的事物,但是这些都是对外表的浅薄评价。作者观点鲜明地表达了行为之美远远胜于形体和外貌之美。培根认为,欣赏美要关注整体所体现的生动神韵;真正的美丽不在于华贵的外表,而在于能够经得起岁月流逝的品德美。外在美就如“盛夏里的果实”,光鲜却短暂,若在少年时仗着靓丽的容貌放荡不羁地生活,那么当年老色衰又该如何自处呢?失去了仅存的外表,若是再没有美好的品德,那么这个人是否终将一无是处?因此,美好的外表不等同于美好的品行,比起为了容貌而焦虑,为了身体缺陷而伤感,倒不如追求内在美的永恒与出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