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三张牌”打造青年人才“强磁场” 高质量发展下公立医院党建五个着力点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4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47期  下一期
郎溪县:“三张牌”打造青年人才“强磁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葛继发 发布日期:2023-09-15 11:01:51

 

  “这些数字,生动记录了火热的青春实践”。日前,团郎溪县委书记陈鑫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今年,该县扎实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赴29所高校洽谈对接、搭建37个实践基地、推出10条实践线路、提供200间人才公寓、赠送8个暖心好物、组织20次交流活动等,共吸引149支实践团队、3520名高校学子来到郎溪、建设郎溪、宣传郎溪。在陈鑫看来,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只是该县深化县域共青团改革、着力推动共青团强化社会功能、不断优化青年服务的缩影,该县通过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三张牌”,聚力打造青年人才的“强磁场”。
“引进牌”厚植人才沃土
  “郎聚英才,溪引你来”。早在今年年初,团县委就再次把青年人才引进工作提上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打好人才“引进牌”,建成优质引才环境。
  “那段时间,经常被问‘书记去哪儿了’?”陈鑫介绍,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不是在外招揽人才,就是外出招揽人才的路上。团县委通过开展“团委书记高校行”活动,对接了省内外29所高校,围绕校地合作开展交流沟通,与高校签约授牌“社会实践基地”。今年暑期共吸引省内外149支实践团队、3520名高校学子来郎开展社会实践。
  为打造青年创业基地,吸引更多人才汇聚,团县委联合县人社局、郎步街道举办了两期“青年创业市集”,打造项目对接、经验交流、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为五十余名青年创客提供展示平台。持续推动“青年之家”规范化建设和长效机制构建,在非公企业和新兴领域建立美迪花世界、星空物业两个“青年之家”,打造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服务青年的窗口、凝聚青年的中心。
  与此同时,团县委还积极做好社会宣传,营造浓厚引才氛围。加强“青春郎溪”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制作10期社会宣传片,广泛宣传青年工作,厚植引才聚才的沃土。
 “培养牌”健全成长体系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我们不可以退缩,要勇于向前,立足本职工作贡献青春力量”。今年6月,“宣城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溪县中医院的邵飞以及“宣城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郎溪县亭子山路消防救援站的郭艺通,受邀参加“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郎溪优秀青年典型宣讲会,分享自己的职业梦想和从业经历,深深打动了现场的青年听众。
  今年以来,团县委坚持打好青年“培养牌”,健全青年学习成长体系。注重青年学习,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推动全县青年参与“青年大学习”,举办青年学“习”沙龙、青年座谈会等活动23场次。组建“青年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校园,开展分众化、互动式、面对面宣讲,为青年成长成才注入新动力,今年以来开展宣讲活动56场次。
  坚持育、选、用结合,培养本地青年人才。举办县“青马工程”培训班;选拔14名优秀大学生担任乡镇(街道)兼职团干;加强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引导青年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今年,该县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创建、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35场次。
  通过树立优秀典型,增强青年获得感。深化实施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引导有志青年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大舞台大展才华、实现梦想,两名青年获评省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依托“青”字号品牌动员青年岗位建功,广泛组建形式多样的青年突击队,擦亮“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技能大赛”等“青”字号招牌,引导青年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新功。
 “保障牌”实现双向奔赴
  相比吸引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更加值得每一座城市深思。团县委打好服务“保障牌”,创造青年良好发展条件,让青年勇于逐梦、安居乐业。陈鑫介绍,团县委助力青年就业,促进青年实践成长。设立“团团带你看企业”专项栏目,推介郎溪优质公司企业,精准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团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摸清就业意向、推荐岗位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关注就业进展、持续跟踪辅导等全链条就业服务,以一名团干部结对帮助两名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实现工作就业,为青年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搭建桥梁。
  倾听青年声音,切实保障青年权利。常态化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通过人大、政协等制度化渠道反映青年诉求、促进青年发展。成立郎溪县青年联合会,选拔金融、医药、农村、社会组织、文化等领域132名青联委员,不断巩固青年人才统一战线。全面实施分批入队、积分入团、推优入党,初中14至15周岁新发展团员由少先队推优入团,建立学校少工委29个、校外少工委12个。认真贯彻落实宣城市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常态化召开青少年联席工作会议,制订联席会议年度工作安排,凝心聚力推动青少年事业发展。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青年精神生活。围绕不同主题举办各类青年活动26场,服务青年700余人,有效解决青年人社交圈小、交友难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平台+活动+服务”“三位一体”的青年婚恋交友服务体系,引导全县青年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恋爱观、家庭观。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年满意是幸福郎溪的重要标尺。郎溪县深耕厚植人才引进、培育、保障生态,不断催生青年人才集聚星火燎原、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强劲态势。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葛继发)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郎溪优秀青年典型宣讲会
青年人才交友联谊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