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沉入乡村 振兴有我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3-09-15 10:55:50 |
我省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基层献青春 □本报记者 谢婷婷
“当我坐在群众面前,倾听群众诉说时,才真正体会到‘基层工作就是要沉下去’这句话的含义”。一个月前,淮北师范大学学生余倩倩作为我省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来到肥西县花岗镇社会治理中心报到。实践一个多月,她从基层工作的“小白”蜕变成了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手”。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也是我省首次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共招募选拔103名志愿者赴我省合肥、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等六市基层地区开展志愿服务。
每个周六的领导接访日是余倩倩到岗后接触的第一项工作,由她负责填写接访记录,根据领导批示交办信访事项,持续跟进办理情况直至办结,最后整理归档。“基层工作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更直观地了解群众诉求,更有效地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在她看来,基层工作的关键在于把根扎深扎实。
在太湖县寺前镇中心卫生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李一凡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小李医生”。到岗一个月,他除了协助临床医师医治病人,还积极参与慢性病网格化、医疗保障大数据的整理工作。“基层虽小,舞台很大。在这里,我既是一名志愿者,更是一名医疗工作者,服务期间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健康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一凡说。
告别学生时代,奔赴基层山海。皖江工学院学生朱军在团宁国市委实践期间,不仅体会到基层事务的纷繁复杂、经济困难家庭的辛酸冷暖,还在“自找苦吃”中认识到“三农”工作的任重道远,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赋能乡村振兴的决心。
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聚焦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弥补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短板,培育储备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实践意义。日前,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交流会召开。团省委书记陈明生在讲话时指出,大学生志愿者要树立远大理想、高扬理想之帆、坚定爱党之情。要准确把握岗位要求,练就过硬本领,要如饥似渴加强学习、读好“无字之书”,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本领、成栋梁。要守牢安全风险底线,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展现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的良好风貌。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