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走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新路径
B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4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46期  下一期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走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新路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3-09-13 13:02:44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工作安排,以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BIM)专业建设为统领,坚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多元开放”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

创新团队就是要让每位老师有成长
“真的没想到,今天开学第一天上的第一节就被校长推门听了课,程飞副校长和学校教务处张铮副处长一起听完我的课,而且还给予了高度肯定。”刚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二(3)班上完第一节课的吴超面带笑容地说道。
  在这堂课上,吴超向学生们介绍了本学期他的这门课的学习内容,他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这门课的作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
  9月5日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秋季开学的日子,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该校领导都会随机来到班级推门听课。
  吴超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当问到被校领导听课是否害怕紧张时,吴超淡定地笑了笑说,“这有什么的呀!”
  “我今天听到你吴超老师讲的课了,讲得实在是太好啦!”第一节课听完以后,程飞副院长就激动地向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陈月萍笑着说。
  陈月萍在一旁笑着说,在此之前,吴超可不是这样的,当时甚至和他因为工作两人气得一个月都没有说过话。但是现在基本上很多工作都不用催他,甚至一些工作都是主动承担。
  吴超是2017年来到学校工作的,他说那时候刚走上讲台上课确实是比较紧张,但是自从学院组建教师创新团队、他成为其中一员以来,经过一次次的学习交流,慢慢地他意识到以前那种纯理论灌输式的上课方式已经不行了,教学理念必须发生变化。
  吴超说他现在会更根据学情选择授课的方式,更加关注课程过程,做好课程设计,课前精心设计好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吴超一个人,刚进校完整带完一届辅导员的青年教师林通也深有体会。
  “我考进来是专业教师,本来想着带完一届辅导员了今年可以休息一下,没想到院领导找到我,让我秋季开学继续担任一个班的辅导员时,当时真的是一时无法接受,直接拒绝的。”林通说。
  但是,没过多久,林通主动找到陈月萍,表示秋季将不但愿意接辅导员工作,还多带一个班。
  “来到学校工作这几年,陈院长真的是以身作则,她身上的那种工作精神和做人原则真的打动了我,也在我们教学团队中产生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林通表示,一想到陈院长的敬业,他也就理解了。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陈月萍教授领衔的建筑工程技术团队成功入选,这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
构建“专业群+平台+项目”协同机制
  2019年8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团队成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陈月萍明白,既然是创新团队,光靠一两个人优秀不行,必须让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要让每个人都能在这其中有所成就,于是,构建了“专业群+平台+项目”的协同机制。
  她将包含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在内的教师纳入团队,打造了由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市政工程4个专业组成的建工类专业群,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特点,将专业群内教师分成入门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等,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一是通过以老带新,新老结对,发挥“传、帮、带”作用;二是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观摩教学增强实践能力;三是通过专项培训、大师工作室研讨提升等方式将他们逐渐培养成优秀教师。
  同时,积极与本地企业专家、技能大师联系,聘请3名企业专家、1名徽派雕刻非遗传承人长期参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设计与实施,连续三年获得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有着17年建筑工程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陈月萍坚持用图纸贯穿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创新了“一套图纸进、一套图纸出”的工作流程。在她的努力下,团队已形成“校、省、国家”三级平台,通过搭建平台,解决团队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在哪干”问题。通过汇聚团队,解决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和谁干”问题。
  现在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团队协作体等平台作用,团队与重庆建院、陕西铁院、内蒙建院、黄河水院、绍兴职院等6所学校构建协作研究共同体,联合开课题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平台有了,陈月萍还要求团队每位成员还要有“节目”。各级教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社会服务等项目都让团队老师有了可施展技能的空间。通过遴选项目,解决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干什么”问题;通过促进转化,解决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如何干”问题,提升团队教师技术服务能力。
  秉持着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原则,陈月萍要求团队各专业教师首先聚集1门课程,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学院全体专兼职思政教师全程参与示范课程公开课活动。
  现在,在陈月萍的带领下,团队教师在“做中教”,指导学生在“做中学”,主动对接本地建筑施工单位,到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架起了校企互通的桥梁。
深化校企合作 探索育人新模式
  2008年,陈月萍作为紧缺人才被正式引进学校,担任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当时职业教育正面临招生困难期,对来上学的学生分数没有太高的要求,好几个家长直言不讳自己的孩子无可救药,还有几个孩子想退学。
  刚从企业来到学校的陈月萍没有任何学生管理经验,面对一群不懂事的熊孩子,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绝不让他们迷失,要让他们树立成人成才的信心,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陈月萍说,建筑工程学院90%是男生,真的不好管理。旷课、玩游戏的不在少数。但学院老师坚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感化他们,把他们引向求学的正道。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阳光,只是要让它发光。”一个好教师,就是要学会点燃火焰,让学生发光。
  对此,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张赛更是深有感触,他也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他说,自创新团队建设以来,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前大部分老师想着在课堂上把课上好就行,但是现在大家都表示,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把课上好这么简单,要更注重对学生人生的引导,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吴超也表示,今年暑假学院召开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进会,会上提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意见和模块化改革,他主动认领了一个模块,并担任负责人,在进行过程中,他切实感受到要做一名好老师要求真的是很高的。
  吴超说,今年暑假两个多月时间,学院老师基本上没有休息,都在陈月萍院长带领下紧紧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建设创新团队努力着。
  在企业工作了十几年的陈月萍深知校企融合的重要性,她主动寻求校企合作之路,与中安龙山建设集团、博信达建设集团连续六年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双主体育人”。
  张赛告诉记者,现在学院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联络省内16所知名高职院校成立“安徽省BIM证书联盟”。
  他说,如今通过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提炼归纳大赛赛项、企业生产项目,开发赛训融合课程,建成了集“教学、研究、竞赛、认证、培训、科普”于一体的科教融汇型、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采访结束时,陈月萍告诉记者,她还在与龙山集团负责人联系,现在有多少学生在企业那边工作,有多少人走上了管理等岗位,当看到具体的人数时,陈月萍十分高兴,非常自豪地说现在该校的毕业生非常受企业的认可。
  陈月萍说,“教书更要育人,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每当看到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投身到安庆建设大军中时,就会感到无比幸福!”
  张赛也补充道,通过这几年创新团队的建设,变化非常之大,现在出去经常能听到很多学生和家长交流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学院非常好,当时也是非常有自豪感的。
主动服务社会 助力乡村振兴
  陈月萍常常在思考,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创新”,她便带领着团队成员利用专业技能融入社会发展大局中,现在正在积极探索“三级联动、四课协同、五步实施、三维保障”的课程思政体系,率先为安徽省高职院校、安庆本地技工院校等学员开展师资培训,承担BIM证书培训项目。
  团队紧紧围绕乡村规划设计、老旧民居改造、残疾人居设计、乡村地形测绘等项目和建筑法规普及、农村工匠技能、地震“三网一员”等培训,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服务。
  陈月萍带领团队先后高质量完成了安庆市五横乡美好乡村规划设计、曰公村民宿改造和曰公小学改造设计,打造了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
  陈月萍说,改造设计是利用闲置的曰公小学旧址改造为对外培训基地,项目设计要考虑原建筑结构安全性,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的使用价值,同时要满足新建培训基地的功能需求,并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
  “我们根据改造要求,选派骨干教师精准组建服务团队,现场踏勘改造旧址,并仔细查看原建筑加固措施、施工日期、房间大小、水电管网和施工使用等情况。”张赛说,老师们现场与村委负责人研讨,建议培训基地外观设计为徽派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培训会议室、食堂、住宿房间、配套设施等功能分区,并交流了后续测绘、设计、报批等工作。
  陈月萍表示,改造设计项目值是团队助力曰公社区乡村振兴系列项目之一,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曰公社区美好乡村建设,也锻炼建工教师创新团队的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强建工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团队还依托专业群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每年为安庆建筑业协会和安庆装饰业协会成员单位员工进行岗位培训达300余人次。积极服务扩招生,持续送教上门,三年来经常奔赴在太湖分院、望江分院、岳西分院、怀宁分院及 桐城分院等教学点,为520名建筑工程类专业扩招生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团队成员秉承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本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宗旨,潜心专业人才培养,关注社会发展,团队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走出了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的新路径。
 
陈月萍(右三)对照图纸与学生探讨
在一线实践基地指导学生
带领学生深入工地一线实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