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让这座皖北小城“出圈”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4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8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4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三下乡”让这座皖北小城“出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海鸥 黄慧 发布日期:2023-08-25 09:53:18

  “以往在学校也有主题团日活动,但这种与地方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确实与众不同,能够深入基层以不同的视角感受当代中国的发展”。这个暑期,一场跨越400千米的校地联动乡村振兴正“砀”时主题团日活动如期而至。合肥工业大学在砀临时团支部负责人王俊懿回忆道,“主题团日活动举行后,大伙都非常期待这种脚下沾着泥土的实践方式。这个暑假,让我们对这座皖北小城有了不一样的印象和感情。”

  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吸引高校学子来砀建功立业。今年,结合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菁英归宿 扬帆逐梦”大学生就业实践活动,团砀山县委制订《2023年砀山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广发“英雄帖”,积极动员在外的砀山籍学子,邀请长三角高校来砀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12所“双一流”高校青年学子和教授导师两百余人先后来砀,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五个,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五份,搭建起联系服务青年人才的“桥梁”,开启了砀山县校地共建的新篇章,为构建适应砀山县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优先发展便利高效的工作格局奠定基础。

  合肥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砀山县安徽省百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了解吊蔓西瓜种植和西瓜种质资源研发

田地寻答案
  “作为非农专业的学生,该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在出发去砀山县的路上,这是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王俊懿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参观安徽省百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们躬身入局,全程体验了栽培育苗、园区打理等,略带苦涩的汗水与甘甜的西瓜交融之际,社会实践也正式画上句号。在此次活动中,王俊懿找到了答案:“要先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喜欢乡村、愿意建设乡村。这样他们才会根据专业所长发挥价值,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天的经历改变了我对乡村的看法,乡村是有趣的,乡村生活是纯粹的,乡村青年是有干劲的,乡村还有很大的前景。”
  在砀山县青年创业园青年之家,一杯冰咖啡开启了一场不期而遇的青春沙龙,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团砀山县委、砀山县青联委员围坐在一起,分享在砀山县几天的行程与感受,深入交流农业与科技发展,从梨园到工业,从电商到数字经济的发展,无不透漏出社会实践的魅力。
  “我们一直致力于搭建小而实、聚而精的青年交流互动平台。青春沙龙上青联委员的经验分享,让两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对砀山县有了更加深刻且直观的认识。‘工’‘农’手挽手、面对面,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致敬青春,期待他们用自己所学进一步参与进来,助力乡村振兴。”团砀山县委书记张铎满怀期待。

  安徽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砀山非遗文化中心,聆听起源于砀山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调”
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砀山一号梨园科技小院参加劳动

砀山会“师”
  每天6:45,在砀山县葛集镇毛雷庄小学支教的淮北师范大学“薪青年”们,都会在阳光的沐浴下跑步锻炼来迎接美好的一天。“虽然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早起,但在混合着梨子香味和泥土气息的乡间小道上晨跑,和老乡们热情地打个招呼,能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态度,更放心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支教团队队长麻诗雨说。
  今年7月,淮北师范大学薪火支教团队在毛雷庄小学夏令营正式开启,其支教内容包含英语、美术、科普、舞蹈、体育等,为留守儿童打造出“暑期第二课堂”。“投薪加火,为农村教育助燃;披肝沥胆,帮农家孩子读书。这是淮北师范大学薪火支教团队成立的初衷。”淮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马东告诉记者,“看到今年到村支教的队员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定能为乡村教育振兴添柴加火,开启校地对点帮扶新篇章”。
  7月21日中午,得知淮北师范大学薪火支教团队的事迹后,江苏师范大学赴砀社会实践团队火速赶往该小学并成功会“师”。
  11时,临近餐点,大家一起动手开灶、摘菜、洗菜,“炊事班班长”下厨,一切井然有序。午餐后,两“师”队员们围坐一起,谈一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互相交流暑期实践的心得体会,双方郑重定下青春约定,再来砀山县续写青春故事。
  据了解,近三年来,团砀山县委始终以做好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作为出发点,一直致力于搭建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这次两所师范大学的会“师”正是一次接地气、有温度、出实效的生动实践,既强化了校地之间的沟通,也增进了青年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在砀扎根、逐梦、出彩。

积蓄“青”力量
  “以前我只知道砀山县是‘梨都’,走进砀山县才知道这里不仅是秦朝三十六郡之一,还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汉兴福地,也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安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支部书记常龙谈及对砀山县的印象时说,“蓝印花布、四平调、砀山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让我感到震撼。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皖北小城。”
  在匠心独具、风格迥异的魏寨民宿,感受乡村旅游及美丽乡村建设,“安大蓝”穿上“志愿红”走进村青少年之家,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阵地中宣讲思政、共防溺水、齐做手工,让当地儿童感受扑面而来的安大力量。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要有责任感、使命感,青年发展要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找寻到正确处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关系的新方向”。安徽大学团队离砀后,中国科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校团委副书记林高华的带领下走进了砀山县。7月26日下午,团砀山县委与中国科大学子共同举办了一场“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示范宣讲活动,两百余名青年学子参与活动。在谈及到学科类知识以及人生规划时,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学生刘文卿用身边人身边事向在座的青少年阐释了青年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互动结束后,砀山中学准高三的学生们久久不愿离去,围绕在学长学姐面前继续请教学科成绩提升、专业选择等问题。
  “8月下旬,复旦大学教授、讲师、欧美留学生组成的团队也来砀并挂牌。这不仅有助于打破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将知识传授的小课堂与社会行知的大课堂相结合,也有利于青年学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乡村、感知社会、感悟成长,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为今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张铎说,“作为安徽省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今年高校‘三下乡’优质团队是‘送上门’的智囊团、宣讲团,进一步促进砀山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基地挂牌和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为砀山县委、县政府下一步深度招才引智走好第一步,当好敲门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砀山县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淮北师范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的实践团队在砀山县毛雷庄小学会“师”,联合开展“青春沙龙活动”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张海鸥、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