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四单”模式共建共享大学生实践体系 歙县:“三举措”让青联组织找得到 看得见 叫得应 合工大:大学生赴新疆推广普通话
07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4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8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40期  下一期
宁国市:“四单”模式共建共享大学生实践体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雪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3-08-17 19:20:13

三方点单 地方备单 组团接单 学生验单

宁国市:“四单”模式共建共享大学生实践体系
□通 讯 员  李  雪
  本报记者  谢婷婷
  本报讯  为深耕高校学子来宁国市开展社会实践的意义,推动实践活动内涵化、品牌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团宁国市委探索建立“三方点单——地方备单——组团接单——学生验单”共建共享实践体系,实现校地合作“双向奔赴”。
  “为综合掌握高校对平台、地方对人才、学生对资源的多样需求,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开展‘高校行’活动,实地走访三十余家省内外高校,摸排高校在实践平台、教学计划、学生培养等方面具体需求,实现高校专业对口点单”。团宁国市委书记欧阳慧君介绍,团市委通过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点单,摸清实践需求。依托该市五大产业集群,团市委摸排重点企事业单位对产业发展、科技研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人才需求,做到用人单位紧缺岗位精准点单。通过青年就业创业调查和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青年学生对职业规划、就业环境的期望,对地方资源的需求,做到学生成长精准点单。为提高暑期实践人才配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团市委共组织111家企事业单位发布实践岗位6250个,与高校共建实践体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地方备单,整合资源配置。团市委根据高校、单位、学生三方需求,持续整合地方优势和产业资源,以学科共建、基地建设、学术合作、就业指导等方式,与上海海洋大学成立青龙湖渔业与环境生态产学研基地,与安徽农业大学成立“安徽农业大学?宁国市科技小院”并挂职10名硕博研究生,与安徽师范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共建千年龙窑文化传承实践基地,与浙江大学化工学院、马鞍山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共建实践基地,系统构建实践培养体系。深挖工、农、林、旅等产业资源,定制工业高地、诗与远方等八条“宁”好实践精品线路。梳理发布36个“宁国市乡村振兴难题课表”,针对性承接高校“三下乡”团队,立项“守望鱼灯情,携手谋振兴”“小山变大山”等课题,主攻乡村振兴发展难题,做好实践成果转化,力争实现社会实践效应最大化。
  组团接单,提升服务质效。在实践活动中,团市委积极发挥“联络员”作用,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加大对活动经费、工作力量上的投入,在交通、住宿、就餐等具体需求上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与高校团委联动,组织高校学生会、兴趣爱好社团为社区提供“定制化”社会治理服务项目,整合各乡镇(街道)产业优势,形成实践串联线路,由乡镇团委组团接单。有效发挥部门力量,组织在宁实践实习实训大学生,共同启动“宁好”——悦动读书会、时光故事展、青春志愿服务、奋斗辩论赛、印象摄影展和未来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丰富学子在宁实践生活。
  “团市委避免实践活动‘为做而做’,积极组织实践大学生参与城市体验活动,将实践意义回归到城市如何留住青年人才上”。欧阳慧君认为,学生验单能够更好地转化实践意义。6月以来,在实践大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留驻宁”调查活动,目前已通过23个问题对2000余名大学生的个人意向、城市期待和职业期盼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参考意见。组织大学生玩转宁国市热门景点,打卡特色美食和文旅活动,让学生感知魅力宁国。发动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治理、非遗传承、双碳转型和科技普法等项目中,让“小先生”“小专家”“小匠人”等在城市发展中大显身手,让学生成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