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小岗村来了一群大学生公益讲解员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让科普的种子播撒在仓南村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皖蒙青年民族情沟通和谐中国梦
1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2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3年08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238期  下一期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让科普的种子播撒在仓南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欣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3-08-11 11:05:10

团队名称  对口帮扶仓南专项实践团

实践类别  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今年暑假,由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牵头,智能制造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协办的“三下乡”实践团队共24名师生组成校级“三下乡”重点团队对口帮扶仓南专项实践团,前往定远县仓镇镇仓南村开展青少年无人机知识科普、植保以及调研活动。
  活动开始后,实践团率先来到仓镇中学,该校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梁铮通过详实丰富的影像资料,结合现场展示的无人机,生动形象地讲解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展示无人机的多种类型、构造以及无人机控制程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
  科普讲堂结束后,仓镇中学的学生在该校“小青亭”志愿服务队竹蜻蜓青年志愿者分队的带领下,在操场上依次进行无人机飞行实操体验。活动现场,学生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将无人机科普活动推向高潮。
  下午,实践团的成员们前往仓南村实地调研、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大潮中的新农村、新面貌。走在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上、现代化的产业大棚里,成员们用无人机探测当地植保,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学以致用,通过镜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未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不但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增加阅历、磨炼意志,而且精准对接农村地区发展所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乡村振兴实效,受到仓南镇人民的一致好评。此外,该项目产出的“乡村振兴视阈下融媒体助推品牌建设策略探析—— 基于仓镇乡村“1312”品牌推广策略调研报告”在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晋级决赛。

实践团成员合影

感悟
在实践中感知不一样的乡村
  这次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了解到乡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面临的土地问题、农业技术和市场机会等方面的困境。这让我意识到乡村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还亲身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和热情。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当地村民家中,他们都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故事。这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建立友谊和加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仅是在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成长和启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乡村的挑战和机遇。我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努力为构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口帮扶仓南专项实践团成员  刘宁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