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皖西学院: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徐 发布日期:2023-08-11 11:23:27 |
团队名称 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实践团 实践类别 志愿关爱
“可以画我家那边的竹子吗”“可以画新安江吗”“可以画上妈妈吗”……在歙县鲍川村村委会三楼,四十余名中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并创作了题为“你眼中的徽州”主题画。带他们画画的是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实践团成员王梦迪,她说:“学生们第一次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生活了好几年的家乡,种下乡情的种子也许是乡村未来的希望。”
今年,王梦迪与八名成员一起来到歙县鲍川村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他们将“红色+专业”融入到各项社会实践中,构建“五育并举”的特色课程体系。
音乐课上,在《少年中国说》振奋激昂的歌声里,学生们齐声高唱“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千难万挡我去闯,今朝唯我少年郎”;《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旋律与节奏赋予了英语学习更多的乐趣;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跟唱中,学生们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故事。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进行折纸传球、纸杯传水、看词拼字等游戏。“游戏的参与度很高,这不仅能让大家扩充英语的词汇量,更能感悟到团结、奉献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成员吴华剑说。
在支教即将结束之际,皖西学院师生举办了一场儿童文艺汇演,带领当地儿童集中展示了10天以来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教育宗旨,呈现了一场由“礼赞家乡”集体朗诵、“画说徽州”绘画展示、“缅怀英雄”手工展示、“红色传承”英文朗诵、乐器独奏和舞蹈展示等节目组成的文艺汇演。
“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我明年还想做你的学生”“老师下次再来的时候一定要给我打电话”……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很多学生拿出纸笔找每一位成员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甚至有些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就哭了起来,第二天便给我们打电话。有些学生的家长还特意过来跟我们道谢。”成员钱思静说:“看着学生和家长远去的身影,我们也挺难受的,不过我们约好了以后一定会再来看望他们。”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黄晶晶说:“支教实践团成员们在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传递了关爱和关怀,也在做实事、做好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这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成员们合影
感悟 中午吃完午饭和孩子们一同趴在桌上休息时,总有孩子跑过来和我聊天。“王老师,你看看这是什么?”一个小女孩拿出一只纸蝴蝶送给我。我很高兴,夸她心灵手巧,从此,她便每天拿着更多的手工折纸来找我,当孩子们教我折纸时,我觉得非常美好、非常治愈。
“老师你知道数学单位中1弗隆等于多少吗”“老师你知道什么是晒秋吗”……有的知识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我便搜集资料,再向他们仔细讲解。就是在这样教学相长的时光中,我与孩子们相互熟悉、共同进步。
——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实践团成员 王梦迪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对文化有自信,才能从深厚的文化中不断汲取向上的力量。孩子们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庄,他们生在歙县,了解这里的许多美景却不了解这些景色背后的故事。课堂上,我们谈了徽州的历史和现状,从徽文化、徽商、徽菜讲到徽墨和歙砚。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得以传承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着徽文化的精彩,需要我们共同守卫和传承,作为一名徽州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聚徽州暑期支教实践团成员 陈安琪
|
发表评论 |